案例:骗子拿北京电影学院做幌子 诈骗家长30万 提醒:五类高考假招生人员考生家长须注意 揭露:高考招生骗子“自主招生”三大骗术
省招考中心提醒考生、家长勿上当受骗
本报讯(首席记者黄泽雨)我省今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已经进入第二批本科录取阶段。22日,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总结近几年媒体披露以及与有关部门联合查处的案例,向社会公布了这些骗子经常使用的十三招骗术,提醒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严加防范。骗术一:在高考录取期间,违法犯罪分子散布消息,称和招办有熟人关系,考生分数不够可花钱上大学。
提醒:家长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高考招生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钻空子的想法绝不可能实现。
骗术二:骗子谎称在高等院校有硬关系,可以弄来上大学的机动指标,可花钱买此指标。
提醒:国家普通高校招生是公开、公正和十分严格的,指标不是高校领导说弄来就弄来的。
骗术三:考生分数未上录取线,骗子便谎称,其在省招生办或高等院校可帮孩子加分数,但需要家长破费。
提醒:在高考招生工作中,省招生办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有时会做出调整分数线的规定,而此规定是公开的、透明的。招生部门会通过多种途径发布此消息。学生家长可随时咨询当地或省招生部门,或者随时上网登录查询“山西招生考试网”。
骗术四: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目前国家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混淆教育形式,欺骗不知情的考生和家长。
提醒: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一些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当家长花钱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知道就读的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专、本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入学门槛较低。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细心辨别,不清楚立即咨询当地招生部门。
骗术五: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谎称,在缴纳若干费用后,可帮分数不够的孩子上“专本连读”的大学或者选择好学校或调整学历层次。
提醒: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即便是招生部门,也不能随便选择学校或调整学历层次。另外,目前,国家普通高等院校根本就没有“专本连读”专业设置。
骗术六:一些骗子经常称:某某高校有“自主招生”权,即便考生的考分达不到分数线,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可通过“降分”,由学校自主招生录取。
提醒:具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都要经过教育部批准,招生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自主招生有一套非常严格、规范的程序,先是中学推荐,由高校建立专家组,从德智体多方面综合考察后,再将名单进行公示,而且,降分录取也都是有相关规定的,根本不存在花钱买名额的可能。
骗术七:可以“点招”。“点招”是指高校在录取时指名要求录取某一学生,这是近年来教育部明令禁止的。但仍有一些骗子声称自己与某些学校的领导或招办负责人交情深厚,可以拿到学校调剂指标,可直接向招生部门点招。
提醒:高校的招生调剂计划的目的,是尽可能录取更多的高分考生,但各高校在各省市的调剂计划,都有严密的操作规程,对因增加调剂计划录取的考生,也有具体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录取程序,绝非花钱可以买来。
骗术八:一些“高招骗子”有的拿出伪造的材料或军队高级机关文件,骗取学生及家长信任;有的假冒军校领导的亲友,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企图向考生及家长骗取钱财。
提醒:军事、公安类院校的招生与普通高校招生一样,都纳入了国家统一的招生计划,实行严格的统一招生管理。所有被录取的考生,均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新生入学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复查,合格后才能取得学籍、军籍,并且不缴纳任何费用。
骗术九:假冒招生人员。
提醒:省招考中心规定,各级招生机构和招生工作人员,不准擅自扩大招生计划,不准特批未达到录取条件的学生进入学校;禁止招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参与社会中介组织及介绍、拉拢生源的任何活动。
骗术十:声称可低分高就。
提醒:省招考中心在录取期间,将严守各批次投档资格线,绝不会出现“低分高录”的情况。
骗术十一:假借“定向招生”之名实施骗术。
提醒:我省对定向就业招生有严格的政策规定,省属高校今年在省内未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也不接受外省省属高校的定向就业招生计划。
骗术十二:充当中间人,骗取信息费。近几年,少数高校的独立学院(分校)游离于招生体制之外,无计划招生或未经批准超计划招生,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而动,四处搜罗生源,为违规招生高校推介,向家长收取巨额好处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