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云南30余教师被逼为学校贷款成被告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6-28 17:35:50 来源:生活新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刚刚走出法院的老师们心情复杂。图片来源:生活新报
 

陷入困境的李克亚老师拿着自己的荣誉证书和
贷款合同心情复杂。图片来源:生活新报

生活新报消息,核心提示:昨日上午8时30分,建水县面甸镇漾田中学教师陈猛心情复杂的走进了建水县人民法院第八审判庭,等待他的将是一场看上去荒唐而又不可能胜诉的官司。和陈老师一样,面甸镇所辖区内16所中小学的30多位教师随后都将成为被告。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在教育战线上耕耘多年的优秀教师走下讲台走上法庭?他们将在法庭上面临什么样的诉讼?在这场官司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记者到建水进行了采访、调查。

庭审现场 教师被判还贷款

本案中,中国农业银行建水支行以面甸镇漾田中学教师陈猛拒不偿还该行于2003年7月发放给其的50000元个人消费贷款本金及37期利息为由,把陈老师告上了法庭。和陈老师在同一天成为被告的还有建水县第七中学的吴家平老师。

农行出具了陈猛在03年贷款时亲自签定的合同和各种证明文件后,法院当庭判定陈猛在接到判决书30日内还清所欠农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然而,在证据面前,陈老师和其他到庭的老师一起,仍然坚持辩驳。他和其他老师认为,这笔以他名义从银行借出的贷款应该由面甸镇漾田中学负责承担,而自己只是这场官司中的受害者。

陈猛老师在辩护中提出,自己到现在都还是单身一人,而银行出具的证据中却有自己“妻子”签署的担保证明文件,还有自己和“妻子”的工资收入证明。陈猛告诉记者,银行证明文件里,自己所谓的妻子其实是自己在漾田中学的一个普通女同事,自己和她的关系仅仅是同事,漾田中学的校长证明了陈老师的这一说法。

老师贷款 学校用来建设施

漾田中学的吴汝能老师说,面店镇位于建水县城东南20公里,有16所中小学校,教师312名,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普九之后全镇学校面临着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由于学校是事业单位,没有任何抵押,银行不可能给学校贷款,2003年,当时的镇教委领导李兴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叫全镇所有学校里的主力教师和学校领导以个人名义到银行贷款支援学校建设。

在李兴明的高压下,教师们开始用抵押工资以及抵押房产的方式开始向银行贷款。据老师们反映,在面甸中学有六分之一的教师都向银行申请了贷款,贷款数额最少的有30000元,最多的有200000元。

吴汝能老师说,他和妻子都是学校的老师,按照镇教委要求,他和妻子都在中国建设银行建水支行用工资作为抵押,以个人消费信贷的名义,分别贷款80000元和60000元。在上面提到的陈猛老师的“妻子”,就是学校为了能让陈老师能够多贷到一点款,在做了陈老师和学校里另外一名未婚女老师思想工作后“安排”给陈猛的。

“当时是03年,学校里面还专门派了一个人尾随我到银行办理贷款手续,拿到贷款后,就直接把钱交给了当时面甸镇教育委员会的出纳。”吴汝能老师说。

建水县第七中学的吴家平老师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和一些老师把从银行借贷出来的钱转手就交给了镇教委,教委的出纳一般情况会开一张收据给老师们作证明。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的老师拿到了盖有学校公章的收据,而有的老师拿到的收据却只有出纳的签名。另外还有一些给了学校钱的老师只得到了一张李兴明开出的白条,更有的老师干脆在什么形式的证明文件都没有的情况下,就把自己从银行贷出的款交给了镇教委。

突发事故 教师两年没工资

据老师们反映,李兴明当时承诺,贷款将用于学校,所有本金和利息也全部由学校承担,学校还和部分教师签了一份协议承担一切责任。吴家平老师说:“我想,这个学校是政府办的,不像企业会倒闭,在学校有困难的时候,我有义务帮学校,解决燃眉之急。所以当时那个时候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风险。”

采取贷款的方式筹集到资金后,当时的领导李兴明开始解决危房并添置教学设施,同时也在偿还银行的利息。然而,2004年12月29号,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李兴明身受重伤,3个月后不治身亡。由于当时用于建设和用于还款的帐目只有李兴明比较清楚,他的突然死亡,让帐目的使用情况石沉大海,新来的领导对此也束手无策,这笔集资款的帐目就变成了一笔烂帐。不久,老师们陆续收到了银行的催款通知,由于没有及时还款,部分教师的工资就被银行直接扣走了。漾田中学的吴汝能老师说,他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没拿到过一分钱的工资了。

没有还款 教师陆续上法庭

一面是学校没有按照原先和教师们的约定按期还款还息,一面是教师的工资全都抵押在银行,这样的艰难境地让教师们后悔不已。更糟糕的事接踵而至,熬到了银行贷款的最后期限,由于学校没有按时还款还息,这些教师面临着吃官司的境地。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教育部决心动真格 要斩断高考舞弊背后利益链
下一篇文章造假学历学位被撤 硕士生状告中大败诉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