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3.5万海归去年回流 三类归国人才
发改委提醒:转变增长方式勿忘就
女性“称霸”硕博群体 专家称女生
四川:毕业生下基层就业 报考公务
达内“T-pet大学生高薪就业解决方
供大于求就业压力达峰值 中国酝酿
大学生就业压力解析:70%缺规划 5
专业性别外貌出身影响女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困难和扩招真没有必然

大学生就业咋这难 专科生我们拿什么拯救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30 21:53:07 来源:中华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首先采用的是学历比较,在专业相同情况下首先考虑本科毕业生,用学历文凭来衡量应聘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虽然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在考核应聘者时使用其他方式,但学历作为比较重要的砝码在录用毕业生时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目前有由于学历文凭的泛滥使得用人单位不再相信学历文凭能够代表毕业生能力,但毕竟还是少数。学历忍让成为专科生就业的拦路虎。

   毕业生对工作环境、
工作待遇的挑剔也在影响就业难度。

   当前部分专科生对于就业形势认识不足,造成高不成低不就,仍然集中在发达城市寻找自己梦想的职位。工资太低、环境太苦成为部分专科生不愿意屈尊就业的原因之一。造成有需求的企业不去,无需求的企业拥挤。这种不合实际的就业观念虽然在降低数量但仍然存在。

   歧视性的户籍准入制度给专科生当头一棒。

   目前在国家公务员还是企业用人单位,都是因为当地政府为限制过多外地人口进入本地而用学历文凭限制专科生进入,给专科生就业困难又增加了一道门槛。学历歧视有着政府背景的撑腰更显得肆无忌惮,使得专科生又成了户籍制度的受害者。
  

  [拿什么拯救专科生?]

   专科院校办学观念应转变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采用理论与技能相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工学一体模式,培养学生专业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体,让学生在学校里就积累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同时认证教学也是关键,目前国内很多岗位都要求持证上岗,手里持有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成了专科生就业的敲门砖。这正是学校转变办学观念的一个风向标。

   专业设置扬长避短,增加应用型专业。

   目前国内有很多专业都名字漂亮但不实用,学习的课程也不伦不类,使得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说不清楚自己专业特长在什么地方。应用型专业的设置使得学生努力方向容易定位,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社会实践,还是最终择业就业,都有的放矢。

   学生应自信自强,摒弃悲观厌学观念。

   虽然专科生在高考中因各种原因成绩不如本科生和用人单位用文凭衡量能力的偏执,专科生也不必悲观,而通过技术过硬、经验过硬、专业证书过硬等其他比较重要的软、硬件与本科生竞争。所以就需要专科生在学校期间自信自强,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无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社会实践,都踏踏实实努力刻苦。

   学生多学习技能,多获得专业证书。

   目前还是证书量人的年代,所以多多学习专业技能,多参加各种技能的培训,以此获得用分量的职业资格证书,用证书来证明自己工作能力。像如导游资格证、会计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人力资源规划师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等都会在求职路上给毕业生一个意外惊喜。以前总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在今天,可以说证书多了路好走了。

   求职路上可以打擦边球。

   由于专业途径过窄,可能会造成需要本专业的岗位不多。这时可以通过相关专业或者专业限制不强的岗位去试试运气。目前很多毕业生都是这样做的,学法律的做了销售,学销售的做了行政,条条道路通罗马,对于本专业的忽视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降低标准,切莫好高骛远。

   就业形势的严峻迫使毕业生必须降低择业标准,先就业再择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公认的就业观念。目前还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急需专业人才,毕业生切莫勿以企业小而不为,莫以工作环境差而不为,小企业一般与毕业生一样,也是从小到大做起来的。

   拓宽视野,扩大就业信息渠道

   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毕业生不可只盯着人才交流会,还有报纸、网络等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多与企业接触,增加自己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摘掉有色眼镜,莫用单一的用学历取舍毕业生的方式。

   人力资源考核有很多科学方法,但用学历文凭来考核毕业生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用人单位应该用公平测试的方法让毕业生公平竞争,最终择优录取。用人才测评录用,用学历与业绩考核方法实行工资制度,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于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来说都是公平的也是有效的。学历不代表能力,学历不代表效益。
  
   取消不合理的学历歧视的户籍制度。

   各地政府不应该用学历限制来实现引进人才的目的,应该在引进人才的方式上取消用学历衡量人才质量的门槛。让研究生、本科生与专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然后取其优者。既不造成人才浪费,也不会造成人员饱和。

   毕业生不要只向东或者向南看,中西部地区的机会更多。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哪吒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大学生兼职:该怎样保护合法权益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