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中学生为什么看不懂博物馆?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28 22:19:12 来源:广州日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广州地区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多免费开放,使得各馆人气大涨,不少馆中出现了熙熙攘攘的局面。但是,不少观众在参观一遍之后却失望摇头:没什么好看的。与此同时,在以“博物馆与青少年”为主题的羊城论坛上,一位中学生“博物馆都很闷,根本看不懂”的实话,引发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博物馆的讲解词太深奥了

  论坛上,一位中学生代表坦言,“除了南越王墓以外,我觉得很多
博物馆都很无聊”。一位教师代表也表示:“对于大多数历史类的博物馆,这些中小学生真正能看得懂的有多少?学生觉得去博物馆感到很闷,主要就是因为看不懂。”

  那么,中学生为什么看不懂博物馆?有关人士分析,国外的博物馆馆藏量很大,像意大利、法国的一些博物馆,在那里流连一天也看不完,但国内的一些博物馆提供给参观者的展览种类和展品都非常有限,尤其是历史类展品,许多都是重复展品,内容也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参观者的兴趣,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就更小了。这也是博物馆目前面临的现实难题之一。

  广州市文博学会会长陈登贵认为,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和历史知识相对较少的中小学生来说,现在许多博物馆的讲解词显得太深了。要让学生们看得懂博物馆,就必须专门编写他们可以理解的讲解词。对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讲解,主要还应以讲故事的形式,真正传授历史知识还应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对象。

  作文成为参观唯一“成果”

  来自基层学校的一位教师认为,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会使用课件,将比较“呆板”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动画或声音展现出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博物馆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比如将博物馆藏编成故事,制作成学生喜欢的动漫形式,让那些原本在他们看来枯燥乏味的历史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吸引学生。

  还有一位女教师提出,学校也可以改变一些教学方式,不要每一次去参观博物馆都要学生写一篇作文,完全可以开拓教学思路,比如通过模仿文物来制造陶艺、做手工等有趣的方式,检查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教学效果。

  博物馆与参观者存在错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错位,而这种错位拉大了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更让一些中小学生“敬而远之”。

  有参观者表示,虽然许多博物馆的展品都会经常进行更新,但是在陈列手法上,总是难有让人一下子兴奋起来的东西。除非展览中有“勾践剑”、“兵马俑”这样顶顶有名的“大牌”展品,要不总觉得“都是柜子里装些旧东西而已”。

  而博物馆管理者也有自己的苦衷:“常听到参观者特别是中小学生抱怨,博物馆里真不好玩,缺少‘娱乐’功能。但如果我们过度强调博物馆的‘娱乐’功能,不但会干扰那些真正希望专心欣赏文物和艺术品的参观者,而且会给博物馆的藏品保存带来更大的困难。”(c021)

作者:  责任编辑:哪吒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网上叫卖进京指标 90%大学生愿花钱购买
下一篇文章教育部:严控高中建校成本 严禁自行贷款建豪华校园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