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网上叫卖进京指标 90%大学生愿花钱购买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25 15:37:08 来源:新华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如果有户口,毕业生留在北京,心理上容易有归属感,再说附属在北京户口上的子女教育、社会福利等相对优越的条件,也是十分诱人的。退一步说,即便是一时失业,也还能被纳入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因此,这一切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的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剖析“进京指标”

记者了解到,进京指标“买
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公权寻租的过程。进京指标绝非现在才有,也不是某个企业的发明,而是户籍制度下引进人才的产物。

专家认为,目前这种“进京指标”存在严重的问题。

首先,背离市场规则。“指标”本身就带有指令性、计划性和权威性,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进京、留京指标是一种社会资源,政府在这种资源的分配上,应该通过人才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使所有符合进京条件的人,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然而,现在这种由政府分配进京指标的模式,实质上体现的是对人才自由流动的限制,从长远来看,对地方的发展没有益处。

其次,折射出明显的歧视。按有关规定,能获得进京指标的单位,只有那些国有企业和特批的高新技术企业,而其他企业,比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则没有这种“待遇”。

第三,容易产生腐败。由于学校和企业分别掌握着“指标”分配权,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这种分配权很容易落到个别人手中,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记者了解到,有关“留京的择优条件由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的规定,使得各高校握有指标分配权力,存有潜在风险。更重要的是,留京调控比例之外仍实行部分单位单列的做法,“高新技术企业”不受指标限制,为买卖留京指标预留了空间。

学生为了获得这些指标,在没有踏向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面对腐败,他们在千方百计用各种手段购买这些“指标”的同时,受到了腐败的影响。

第四,浪费行政资源。由于进京指标地下交易活跃,使人才和企业之间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挂靠,没有事实上的工作关系,而户口、档案却在“空转”。在这个过程中,行政资源被毫无实际价值的“程序”大量浪费。

进京指标的最后追问

北京市进京指标的分配,实际上存在着不透明、不公正的问题,因此,户籍管理部门有一项工作应该做,就是对北京市的户口登记状况,尤其是近年来那些进京指标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和 审计,从而给予严格把关。

尽管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就非法倒卖指标的行为而言,一经发现立即取消企业的指标,并给予处罚,有专家却认为,在整个北京市的户籍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革之前,这种买卖进京指标的现象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很多人也认为核查、处罚,只是治标之策,要想让人才引进真正走上理性轨道,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彻底打破不合理的户籍壁垒,剥离附加于户口之上的种种“特权”。(李松)   (C001)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大学生:千万别学比尔·盖茨!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