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3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的一位女大学生刚刚参加完第二次“提高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素质培训”,她感慨地说:“介绍自己就业经验的学姐讲了好多很实用的内容,是她们自己失败教训的总结,这些是老师不会讲给我们听的。
现在我知道通过改变自己还是能够成功就业的。”
这项培训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日前启动的“提高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素质培训项目”开展的具体活动之一,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范围的讲座唤起女大学生们的注意,及早着手准备;通过小规模的培训慢慢改变一些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改善她们的就业认知以及明确就业方向,提升她们的就业能力。
家庭出身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第四因素
选择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训,缘于不久前该中心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共占90.8%,大学生群体对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乐观。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100名大学生,来自北京几所高校的各文、理科系,囊括了从本科一年级到博士各年级阶段,其中农村学生有51人。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排名依次是专业、性别、外貌、家庭出身及国家政策,家庭出身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第四大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中心的主任、此次“促进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项目中心”负责人郑新蓉教授说:“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整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外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应聘中容易缺乏自信、被动,就业期望值过低,这都严重影响她们顺利就业。有的女大学生甚至连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没有,她们怎么能成功竞聘呢?”“面对用人单位,女大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弱势的。”辽宁大学一位毕业班辅导员说,“每年毕业生找工作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文科院系本身女生多,而现在用人单位偏偏不要女生。至于农村籍的女生可能受到的限制还要更多一些,如果要是自身心态好、比较开朗、善于利用外界信息、善于沟通则会好些,但是她们往往在这方面不擅长,就业时会遇到更多的障碍。”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副主管也称:“有些企业对农村籍女生存在不公正心理,在面对同等水平的两名应聘者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城市籍的。”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将造成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郑新蓉教授发现自己门下很多成绩优异,但来自农村的女学生找工作时困难重重。2月21日,从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汹涌的人流中挤出来的林英(化名)一脸茫然,她刚刚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第十七届共创未来人才招聘会。林英今年6月将从北京师范大学药剂学专业毕业,本来她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找工作不成问题,但这两个月求职中的“屡战屡败”让她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林英认为让自己失去很多就业机会的因素首先是她的性别,其次就是她不愿意提起的隐痛———自己来自河南农村,在北京没有亲戚,交友范围也很窄。由于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并不对外公开,她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信息。上一次她听说北京一家医院药剂科招人,赶紧打电话询问,可是对方说面试已经结束了。而就是这样“迟到的”信息,她还是通过在北京工作的师兄辗转打听到的。眼看着毕业时间一天天临近,她一天比一天焦躁,“家里还有妹妹在上学,我很需要一份工作能养活自己、缓解家里的负担”。
郑新蓉说:“数次求职失败的经历,可能会把一个大学生十几年积累起来的自信心摧毁得一干二净。农村女大学生群体因为籍贯、性别意识的限制,遇到这种情况时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会更多地进行内归因,过分反省自己的缺点。甚至觉得对不起父母,从而产生深深的自责。这样她们可能会放弃自力更生的就业道路,转而想依靠男性或者干脆自暴自弃。另外,还会有一些女大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开始盲目追求所谓高起点高学历,不断深造———这也是求职市场上女研究生远多于男研究生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能解决她们的根本问题,反而使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这是人才的浪费啊!”
据了解,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供一个孩子读高中,教育支出就要占到整个家庭收入的1/3甚至是1/2,而对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几乎相当于全家两三年的收入。郑新蓉认为,虽然随着观念的转变,女孩在逐渐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但是农村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还是比男性少。在这种情况下,高学历女生就业情况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让家庭看到高等教育给个人和家庭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才能让广大农村家庭更愿意为女孩进行教育投资。
作者: 杨扬 任华南 责任编辑:阿当
下一篇更精彩:北大清华中国高等教育的“面子工程” 楷模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