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等高校十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 | ·北大清华开征“学生兵” |
·北大清华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面子工程 | ·北大清华,招到了状元就了不起吗 |
·今年全国79位“状元”被录入北大清华 | ·网友炮轰内地高校:北大清华早该倒掉了 |
·“北大清华早该倒掉了” 名博主再次炮轰 | ·北京高考:北大清华人大划定调档线 为近 |
·北大清华公布在京提档线 京本专科招生速 | ·北大清华,你们凭什么重新崛起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首先要说的是,我并不认同北大清华埋没人才的说法。所谓“人才”,本身就是不可定义的,更不是短期可以定论的。高考分数高可以称作“得分王”,称作“人才”则尚嫌太早。有一句教育名言说,每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作为教育者,善待每一个学生,实际也就是最大的善待人才。而说北大清华“埋没人才”,本身就是认同自己的学生比人家的低等,这不是教育者应该有的想法。
周渝与黄盖之间的私人交易行为,虽然无所谓谁“埋没”谁,但是中国社会自上而下对北大清华的普遍热捧,却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清华必上、北大必读”,不仅刷在重点中学的墙上,更刷在普罗大众的心里。然而,在本初之时,这并不是一个社会评价的结果,而完全是人为制造的明星——金钱堆砌和宣传造势,让北大清华成为中国的“国际一流大学”;后来,社会被动接受了这一宣传影响,并在民族自豪感的装饰下进入深度迷信,从而把北大清华推上中国高等教育的“神坛”位置,又巩固和加强了这一位置直至今天。
“中国要有好大学”的政府愿望是北大清华快速发展的前提。国家资金投入和办学政策的特殊照顾,让北大清华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垄断了国内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有雄厚资本笼络名士、提高基础设施、引进先进器材、建设学术科室;政府的宣传、社会的流传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追求,让北大清华确实在特定的高校发展不平衡背景下,获得了非常的美誉和极高的知名度。然而,这只是“发家”的第一步。
由“发家”到“迷信”是重要的第二步。普通老百姓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的老百姓,对北大清华的崇拜和向往,根本不在于其教育质量有多高,而仅在于二者的名气超级大,这正是名校迷信的明显表征。这一步同样完成于高校发展极不平衡的大背景下,人们选择的有限性决定了被选择者的地位;而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和驯服训练,又让迷信流行异常简单,从而“深入民心”。
由“迷信”到“神化”是离奇的第三步。“宁可复读,也非得进北大清华”的极端行为,不是印证北大清华在国内高校中的优秀无比,而是印证北大清华在国人心中的“神圣”无比。地方政府和社会企业进搿懊孕拧倍游椋⑽髯岳娼杌醋鳎恰吧窕甭飞系闹匾呋痢?忌媳贝笄寤谝恍┑胤匠闪苏ǎ⒂胁悴憬崩赫崩:涂忌=崩鲜脱谎F烙攀保宦既∫桓銮寤贝竽芏ナ銎渌氐愦笱В黄笠滴斯愀婧腿瞬拍康模捕钥忌媳贝笄寤难迪滓笄凇馐且怀≌鞯肌⑵笠挡斡搿⑿磐酵贫娜缁嵩臁吧瘛痹硕?/P>
科举时期,荣登“天子堂”是最大的荣耀。北大清华正是当代中国的“天子堂”,是中国人自己制造并自己崇拜的“国际一流大学”。某种程度上,北大清华的“发家”是政府“要面子”的产物;如今社会对北大清华的追捧同样是“要面子”;企业的参与要的是广告“面子”;地方政府的掺和要的是政绩“面子”——说到底,北大清华就是中国高教的一个“面子工程”。c009
作者:舒圣祥 责任编辑:阿当
下一篇更精彩:大学生求职深度观察:我们的工作在哪里(图)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