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2007考研的总体战略:10大规划祝你成功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2-5 10:56:40  来源:新浪 

 1、考研的价值与出路

  2、社会需求的考量

  3、自己的实力与学校、专业的选择

    4、信息与资料的掌握

  5、速度和质量

  6、复习的时间安排

  7、心理调整、身体素质与人际关系

  8、答题技术与技巧

  9、考试的前后

  10、复试与录取

  一、考研的价值与出路

  作为学生,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北大、清华、人大这样的名校学习,可高考时的种种因素是我们很多人不能跨越这个独木桥,而考研给予我们第二次机会。

  作为学生,我们都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而在不知名的学校和不知名的地方,是很难实现的,更难为社会所认同。那就考研,来北京这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学生,我们深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当然未必就是跨入仕途,在大公司工作也非常理想。现代社会的功利取向,要求我们有高学历、高素质,那就考研,来实现它。

  考上研,我们就有出路,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不断跨越,实现自己价值与理想!

  二、社会需求的考量

  社会的需求决定着我们考研的方向,一些冷门专业考了,毕业就失业,很现实,也很残酷。那我们就考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哪些地方工作机会多、工作好、收入高,北京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这个专业所学知识非常广泛,社会知名度高,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使我们最佳的选择之一。我们这个系的毕业的研究生,有很多去了国家部委、北京市政府、中国石化、中国人民银行、沿海的高校和一些跨国企业。

  三、自己的实力与学校、专业的选择

  很多同学考研时说学校很难选、专业很难定,整天没有目标,方向不清楚,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给考研带来很大损失。

  如果你的实力在年级前10名左右,就可以冲击一流高校。如果实力稍差,最好不要冒着险。至于专业,文科专业最好选择文科专业来考,不论考本专业还是跨专业;理科跨专业,则比较容易。

  专业很重要,学校所在地更为重要。在中西部地区,专业再好,也未必比在沿海地区找的工作好。所以实力强,就选择沿海地区的好学校、好专业。如果你实力稍差,可以选择好学校的竞争不是很激烈的专业。

  四、信息与资料的掌握

  信息最重要,没有信息就没有一切!信息和资料包括这个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考人员的构成、专业参考书的变化、出题方向和重点地变化、老师的最近论文和研究方向、办公室的电话、往届研究生考研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考这个专业需要重点读的书目和期刊、历年真题和思路解答、参考书的重点、老师的讲义和研究生的笔记、复试的题目和注意事项等等。这些信息和资料决定了你的成功与否!

  五、速度和质量

  考研要有自己的节奏,没有必要攀比!不要比参考书看了多少变、题作了多少套,早上起的多早,晚上睡得多晚,或者中午都不午休,拼时间、拼体力。其实这样很不好,往往没有效率、没有质量,最终导致考研的失败。我们班有好几个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没考好,还把身体弄得很疲惫。

  考研复习要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不要整天就看几页书,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但要保证自己能够看懂、吃透,所谓贪多嚼不烂。质量最重要,一定要把知识经过思考变为自己的东西,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每天按时作息,一定要休息好,将自己的学习、休息、运动时间固定化,习惯化,这样最好,不容易疲劳,还能保持高效率的学习。

  六、复习的时间安排和辅导班的问题

  我采用“三三制”,就是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基础、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每一科目又各自进行三轮复习。经过实践调查、总结比较,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模式。

  时段基础期强化期冲刺期

  月份3-6月7-8月 9-10月11-12月 1月

  专业第一轮第二轮模考期第三轮整理备考

  当然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和安排。

  最好报个考研辅导班,现在考研辅导班比较正规,资料很全,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比较及时、便捷、保证资料的完整、准确、真实。

  七、心理调整、身体素质、人际关系和资料的共享

  心理至为关键,在考研的过程中要始终相信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考上!不要被各种传言动摇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保持平常心,考研并不可怕,坚持下来就会成功,每天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切忌心烦意乱。考研的确很辛苦,多和自己家人、老师、同学交流,看看报纸、听听音乐,散散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劳累。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三万毕业生挤爆招聘会 就业恐慌弥散京城校园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