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何时能改变
改革高考弊端应有的基本理性 
教育部:明年高考不会分几次考
13次高考又见现代版范进现象
2007年高考明起报名  全面实行网
明年高考本月25-28日报名 四种对
明年高考报名提前至1月 全部实现
韩国高考论题爱用《庄子》《论语
成人高考评卷结束 4种查询途径公
高考奇才四次考进名牌大学3次被退

北大教授质疑高考改革:借考试费敛财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2-28 13:23:49 来源:东方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现有高考制度是最可操作的

孙东东一直在多种场合力挺现有的高考制度。

“但我绝对不是认为现在的高考就多公平,相反,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的高考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是可操作的。如果要改成按照平时成绩算,细节问题有多少?有的一个省用的教材还不一样呢!”孙东东说。

几年后学生会要求“一
变多”

朱清时则显得很有自信。

说难也难,每次考试都要注意协调各个学校的情况,还要注意保密。一开始肯定有些地方不会愿意去做,改变嘛,毕竟现状是让人不舒服的。

比如一种可能的做法是,让各个省市组织高中会考,使学生的高中成绩具有可比性,高校的招生人员3年后到那里去招生,就可以把期末会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之一。刚开始时可能只有高三的会考成绩,可以只占20%权重;以后高中三年的会考成绩都有了,可以占50%权重,高考占另外50%。

对于其他没有进行试点的省,我们还是只根据高考一次成绩来招生。几年后,各地区就会比较了,会觉得把平时成绩都算上,会更有利于学生,能够把他们的真实能力表现出来,也更有利于中小学的全面素质教育。这样各地迟早都会“要求”进行改革。然后使用老办法的省市越来越少,因为学生压力越大,他们不可能不改。

这种改革只能是循序渐进的,我觉得需要十年时间。

国外高考如何实现“公平”

◎加拿大:以高中三年成绩为主

加拿大的学生没有高考,只有一个有点儿类似于我们国家毕业考的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三门,英语、数学、科学,但这个考试和进大学几乎没关系,所以学生不会像中国学生那样这么重视。大学录取之前,学生在网上报志愿,大学从高中拿到学生三年的平均成绩、表现等档案,算是双向选择。只有多伦多大学这类的名校会要面试。——KADE 中国 留学生 在加拿大读完高中预科后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统计学

◎新加坡:还是挺应试的,但好在选择多

还好不是看平时成绩!平时英语不可能及格的,高考却拿了A2。新加坡本地的大学录取是看A-level(Advance level examination)成绩,可以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吧。A-level考的科目根据每个人高中选的科目不同也不一样。新加坡的高中还是很应试的,之前还总是公布A-level排名,和国内很多学校一样。我们是等级制,分ABC,和国内每分必争相比,我们的压力小一些。新加坡才两所大学,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去国外读。我们在正式A-level考试之前,有学校自己的模拟考,如果要申请国外的大学都会报模拟考的成绩。总之,新加坡本土还是比较应试的,但是学生选择多,所以总是各有办法。——张彦 在新加坡读中学,现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日本:选择多压力反而大

京都大学是国立大学,通过统一高考进来的学生较多。但很多私立大学,像早稻田大学,他们用AO(Admissions Office:入学担当事务局)考试来录取学生,就是平时成绩、面试、自荐论文结合。日本应试教育影响还是很大,如果AO考试没有通过,还有参加全国高考的机会,我感觉他们选择比我们多,压力好像反而还大。——王逊 现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

◎美国:成绩稳步上升比一两次高分重要

我去美国之前就知道他们看重的是成绩的上升趋势。因为对我们这些留学生来说他们也是这样要求的。

这和我们平时理解的高中三年成绩平均分还不一样,平均分不能体现成绩发展趋势,而美国的高校不看具体分数。11年级(高2)成绩占据很大比重,但如果高3成绩急剧下滑也会落榜。——李钰 中国留学生 现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记者 陈万颖) (C001)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务员招考专业考试重要通知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