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搜索 |
|
| |
|
|
|
 |
相关文章 |
|
| |
|
|
| | |
|
|
|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29 13:43: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大 中 小】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 |
|
海南、湖北收费为150元 北京仅为60元
李涛 王衡 解丽
近日,海南物价网上的一则关于国家公务员报名考试费用的投诉引人关注。该投诉称,“海南省人劳厅收取国家公务员报名费高达150元,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北京仅为60元),这么高的收费有没有依据?”
随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家公务员各个省市报名费用均不一样,各地考生对此表示质疑。
现象
湖北、海南收费高出北京1.5倍
今年在北京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谭静和边小姐都只交纳了60元报名费用,而她们身处外地的同学就要交更多,这也引起了许多同学的疑问。“我在广东和福建的同学交的报名费用是80元,当我告诉他们我只交了60元时,他们都显得很惊讶,而在武汉报名的同学更是交了150元。”边小姐告诉记者,同学们开始甚至以为报的不是同一项考试,但当通过求证得知各地报名费用就是不一样时,交纳费用较高的同学明显表现出一丝不满。
“现在规定企业招聘都不许收报名费,国家招考公务员不仅收费,还各地费用不一。”谭静表示,同学在对她只交60元报名费表示羡慕的同时,也觉得国家公务员考试收费价格不一,有点乱。
据报道,目前北京和江西收费60元;广东、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和福建收费80元;宁夏、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南、重庆、河北收费90至100元;陕西收费110元;湖北和海南收费150元。收费最高的湖北和海南整整比收费最低的北京和江西高出了1.5倍。
调查
报名人数和地区经济差异导致各地收费不一
对于考生的质疑,海南省人劳厅公务员管理处的苏女士表示,目前全国公务员考试各省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各省收费不一样,有100元的也有150元的,海南是按照本省招考公务员标准收取的,不可能给国家公务员考试再制订一个标准。”
她介绍,海南的收费标准是经过物价部门核准的,成本包括考场租金、监考老师工资、学校制作标语宣传品、考试工具、工作人员布置考场、命题老师出题、印刷考卷、试卷保密等多项费用,都是一项项经过物价部门核准的。
海南省价格监测中心价格监调二科的董丽娟负责调查此事,她表示,费用是海南省人劳厅公务员管理处依据海南省发改厅、财政厅琼计价管函[2002]400文号收取的,收费标准为每人次150元,经过调查没有问题。
对于各地报名费用不同,她表示会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广东和海南的工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收费制定价格不一样也是正常的”。
海南工资水平低于北京和广东,但在北京报考国家公务员只需要交60元,而海南却要交150元,苏女士认为,这是和报名人数有关,不管有多少考生,每个省都要按照相关程序报名考试,按人头平均的话,报名少的省份自然每个人分摊的钱就多,而海南历来是报名较少的省,去年共计报名1506人,略高于西藏和青海,在各省、区、市中位列倒数第三。
苏女士说,收取的报名费用都上缴给财政,考试成本再进行拨款,所以没有赚与赔一说。海南省2000年前报名为每人100元,之后由于物价上涨上调至150元,目前没有进一步涨价的可能。
链接
考研科目减少报考费照旧
新华社电 在部分学科考试科目减少的情况下,报考费却并没有相应降低。日前,甘肃省部分硕士研究生考生对此提出了质疑。
甘肃省200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工作已于近日结束,《甘肃省200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须知》确定了省内9所高校为报考点,报考费按“甘价费[1999]269号文件和甘价费[2001]16号文件规定,每生每科报名考试费30元、考生电子档案费30元的标准,共计150元交报考点”。
兰州大学医学院2006届本科毕业生杨雪说,教育部对200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的西医、中医、历史、教育和心理5门学科的考试科目,由原来的政治、英语、基础、综合4门变为政治、英语、基础综合3门,照理报考费也应减为120元,但除了兰州大学外,其他报考点仍按150元收取。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计划科科长杨喜进认为,虽然改革的5门学科考试科目减少了,但题量却增加了,所以《须知》规定仍然执行统一的收费标准。
回应
各地可按当地标准自行收取报名费
记者昨日就国家公务员考试各地收费悬殊事宜致电人事部,但人事部相关部门并未做出明确答复。
而在此之前,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人在回应有关公务员录用成本问题时曾指出,招考经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报名网络运行、笔试面试试题开发、试卷印制和传递、阅卷等,这些经费的使用都要严格按照财务规定支出;另一部分是由承担考务工作的各地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当地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项目和标准收取的考试报名费用,主要用于考务组织、考场租用和监考支出等,这笔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 |
|
|
|
|
|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