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大学毕业生排队做假证 明码标价立
大学毕业生讲哥们义气帮人运输枪
名校毕业≠高薪 大学毕业生起薪“
路透网:下乡 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新
大学毕业生互相攀比 租漂亮女友聚
大学毕业生攀比心态严重 租漂亮女
好高骛远! 大学毕业生上岗未足月
未签合同打数份零工 大学毕业生热
大学毕业生伤感七月:情侣毕业后

大学毕业生将更多在基层单位就业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29 13:42:44 来源:中新浙江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中新浙江网11月29日电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06届我省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三分之二的人落户非公有制企业,高职就业率稳步上升,今后——

  昨日,杭州师范学院2007届毕业生综合招聘会在下沙校区举办。据统计,前来招聘的省内外450余家单位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70%,企业所在地也延伸到县、乡(镇),一些省内的县级教育局也为所属中小学前来招兵买马。与此同时,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在对2006届
毕业生做了面向基层单位就业的鼓励和引导后,2007届及其以后毕业的大学生将更多在基层单位就业。

  公务员、事业单位“凤毛麟角”

  非公企业成为毕业生大“东家”

  我省2006届毕业生总数为17.3万人,截止到今年8月底统计,初次就业率达到92%。在就业去向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收人数不多,进入公务员系统的毕业生不到4000人,进入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也在1万人左右。与之相比,非公有制企业则吸纳了11万多名毕业生,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65%,成为毕业生最大的“东家”。

  浙江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处长周加敏介绍,浙江毕业生就业也带有明显的浙江特色,“我省民营企业的快速崛起带来的岗位需求数量增长很大,成为近几年‘消化’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周处长介绍,这些民营企业不只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有很多都在县城及县以下行政地区。

  昨日的招聘会也印证了数据:杭州市工商联组织了47家企业组团来到招聘现场,其中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全部450多家用人单位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其中还包括杭州建兰中学、温州新世纪学校等一些民办学校。

  高职就业率持续走高

  技能型人才很抢手

  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型,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毕业生也以吻合社会需求、动手能力强、定位准确等优势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省2004届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5%,2005届为94.8%,2006届达到96%,一直呈平稳增长趋势。

  周加敏表示,高职教育独辟蹊径,在专业设置、教学过程中紧贴社会需求,“车间等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实用型岗位需求很大,这些岗位是绝大多数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不愿从事的,高职毕业生正好补了这个空缺。”他认为,在社会急需的某些岗位上,高职毕业生无论是适应性还是心态,都比本科生等高层次人才更有竞争力。

  此外,毕业生就业形式也更多元化,灵活就业人数比例每年维持在9%左右,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升学、出国留学或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非大众化就业模式。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

  毕业生就业观念正在转变

  在昨天的招聘会上,杭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小陈告诉记者,她选择回家乡台州椒江工作,“大城市固然有其好,但都留在大城市工作也不现实,回到老家发展空间未必就比在大城市小。”昨天她投出简历应聘的单位中,好几所家乡中学都对她印象很好,纷纷让她去面试。小陈说,其实对于应聘来说,工作地点有大小,但能力却不分大小,如果你很优秀,到哪都能施展才华。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我省2007届毕业生为19.8万人,比2006届增加2.5万人。其中,本科生为8.2万人,比2006届增加20%,高职高专生为10.7万人,比2006届增加12%,研究生为8500人,比2006届略有减少。

  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周加敏处长认为,虽然人数增幅回落,但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以杭州为例,2006年在杭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10万,这么多人如果都想留在中心城市工作显然无法做到,因此更多的毕业生还是要到其他中小城市、小城镇以及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工作。

  “今后毕业生的根本出路还是在基层,浙江省已经在今年6月出台‘村村大学生计划’,给毕业生在农村就业提供更多的配套政策支持。今、明两年试点,力争在5年左右时间做到全省基本实现一村、一社区至少安置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周加敏说,在这个过程中,毕业生更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以及保持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

  (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 10万学子求职高校出招减压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全国统考报名费各地不一引质疑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