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百年老校要发新芽 暨南大学喜迎百

暨南大学举行黄炎培、廖承志等六先贤铜像揭幕式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17 10:48:39 来源:浙江在线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十一月十六日,暨南大学在新建成的图书馆内隆重举行六先贤铜像揭幕仪式,六先贤分别是端方、郑洪年、黄炎培、何炳松、陶铸、廖承志等六人。  刘卫勇 摄

    十

一月十六日是暨南大学一百岁生日。下午,暨南大学在新建成的图书馆内隆重举行六先贤铜像揭幕仪式。暨大校长胡军致辞并与六先贤的后代——郑洪年之子郑宝伦、何炳松外孙赵纪松、陶铸之女陶斯亮为铜像揭幕,二百多名师生参加揭幕仪式。

    暨南大学六先贤铜像指的是端方、郑洪年、黄炎培、何炳松、陶铸、廖承志六个人的铜像。这六位先贤是从在暨南大学建校、复办的历史中曾立下汗马功劳,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校长(董事长)中甄选而出,按铜像与真人二比一的比例制成。

    据了解,端方是暨南的创办人,一九O六年他在南京创办暨南学堂,专门招收华侨子弟,在暨南校史与中国近代华侨教育史上充当了拓荒者的角色。当时端方在南京薛家巷(今汉口路)筹办暨南学堂招收侨生。探花出身的江宁提学使陈伯陶受端方委派,负责筹建,在给学堂命名时,他考虑到学生主要来自南洋,遂引用《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中“朔南暨”给学堂取名“暨南”。暨南学堂创办之后,端方一直关心学堂的成长与发展。

    郑洪年是暨南学堂首任堂长,暨南大学首任校长,他将学堂改组为国立暨南大学,学校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他曾将暨南的使命概括为八个宇:“中华文教,远陛绝域”。为此,学堂开设了十门课程:既重点讲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学习外国文化科学知识。在学术上,他兼收并蓄,允许各种学派、不同观点各抒己见,自由阐发。同时,他也重视南洋问题和华侨问题研究。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黄炎培一九一七年主持了暨南学堂复校工作,一九一八年改名国立暨南学校,开始分设专科,筹划迁校至上海真如,对华侨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何炳松,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六年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八年中,暨南大学先后迁往上海租界和福建建阳,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办学,坚持爱国立场,使中国的华侨教育屹立不倒。

    陶铸是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拓荒者,亲自领导在广州重建新中国第一所华侨高等学府——暨南大学,并兼任校长。

    廖承志是新中国华侨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一九五八年支持广州重建暨南大学,一九七八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恢复暨南大学,再次担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领导复办工作并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 (记者 郭军)(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发论文硬指标取消 研究生为何仍热衷花钱买版面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