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49岁的管理学博导胡军走上前台,成为百年暨南大学新掌门人。
这位年轻的校长能否管理好一所百年老校?
在国家放开海外招生,清华、北大、中大等高校同样可以招收华侨学生的背景下,暨大如何面对生源压力?
历经沧桑百年,暨大将往何处去?…………
暨大百年华诞前夕,他坐到了媒体面前,畅谈办学理念,描绘出一幅令人期待的校园蓝图。
展望:百年老校 蓄蓄势待发
“三落三起,五次播迁的经历是暨大独有的,也形成了暨大‘自强不息’的人文气质”
记者(以下简称“记”):暨大百年历史可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三落三起,停办复办,五次播迁。作为暨大的“当家人”,您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望百年历史,从中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作为最早的华侨学校,暨大对自己交出的成绩单满意吗?
胡军(以下简称“胡”):中国的百年老校不多,而经历了那么多风波的可能只有暨大一所,这种经历是暨大独有的,也使学校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气质,那就是“自强不息”,这个词也比较能反映暨南精神。
回望历史,暨大最大的成绩就是培养了大量海外华侨子弟。从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培养华侨华人子弟的办学宗旨,目前澳门有近300名公务员、七成的医生都是毕业自暨南大学。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步与海外华人华侨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华人华侨资源一直是学校最好的资源。
记:在您看来,百岁暨大现在正处于学校发展的什么阶段?
胡:暨大今年虽然是百年华诞,但历经停办搬迁的磨难,中间断了几节,暨大真正办学的时间不过76年。从1978年复办至今,20多年的办学可以说是暨大的一段比较完整的发展时期。
但中国的百年老校都面临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暨大也一样。说实话,与世界名校甚至国内名校相比,我们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现在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新恢复往日雄风。这是非常长远的过程。
所以说暨大还处于打基础的时期,处于老树发新芽,准备寻求大发展的阶段。现在就需认真务实地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理念:高校须遵 办学规律
“任何大学都应该把培养有特色的高水平人才作为使命”
记:您本人就是暨大的学生,在学校已经待了24年了。这期间暨大的变化很大,您是如何看待的?
胡:就说近十年吧,其间暨大的变化连我们都吃惊。校园环境的改善大家都看得到,但最突出的变化还在理念上,上下达成共识要把学校办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追求培养质量和创新精神。
我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暨大原来只是认为,侨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海外华侨华人,招多些侨生就完成使命了,在教学和科研上或许可以放松一些,没意识到暨大也是一所大学,得遵循共同的办学规律。今后的暨大不会再一味追求外延的扩大,要杜绝浮躁的学术风气,要注重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记:作为刚刚上任不到一年的新校长,站在承前启后的节点上,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您身上。不少人在想:这么年轻的校长,能管理好一所百年老校吗?
胡:老校长(刘人怀)的10年耕耘,正是暨南大学重新打响名气的时候,他提出了正确的发展战略,让学校发展迅猛。当我接手校长时,暨大已经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了(笑),我要做的就是如何踏踏实实把好的东西深化推进。
我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把事情做实。比如以前说要培养师资队伍,那么我就落实到具体怎么培养,培养谁,一步步来。搞亮点是很容易的,但高校的发展一定要遵循大学的办学规律。我的办学理念有两个,一是认真,背后体现着师资队伍的责任心;二是务实,就是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记:大学办学规律最根本的是什么?
胡:在我看来,大学的根本核心是培养人才,但未必所有的大学都会追求这个核心。
我们今后也会在制度上改变,更关注怎么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比如重视本科教学评估,重点培养好的师资等等。这就是大学的规律。
大学是时候回归到培养人才这一根本功能上了。任何大学都应该把培养有特色的高水平人才作为使命,这种观念是暨大未来发展的基础。
记:这是很理想化的想法。现在的大环境对教师的考核都把他们往科研上推,很多教授更愿意做项目出成果,不愿意走上讲台。
胡:确实很难,但总要走,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慢慢也会好起来的。对于老师来说,这还是一个机制的问题,如果发生转变,老师也会发生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