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修改的志愿表中,不但小倪原先填报的三个志愿分别被更改,而且在每个志愿中,“愿意专业调剂”和“愿意走读”两个选项也均被选中,而“愿意走读”这一项,是小倪检查了好几遍确保没有选中才提交的。
结案以后,小倪找到了门头沟区招生办公室咨询:申明自己的志愿是被别人篡改的,能不能对自己的情况进行特殊处理,再把现在的志愿改回来?
区 招办的答复是:我们没有权利更改志愿。如果到了9月17日,你原来报考的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没有报到的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10%,那么学校就有资格再进行补录。
“如果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不再补录,我只有像小栗一样去复读了。”小倪说。
小倪高考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他的志愿被篡改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案动机
修改别人的高考志愿感觉很兴奋
在破案之前,小倪一直怀疑自己的高考志愿被别人篡改。但得知这个人竟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小栗,小倪说“自己的惊讶不亚于刚听到志愿被篡改”。
“我没有想到会是他。因为小栗在学校里不怎么说话,看上去很老实。我们虽然是同学,高二的时候还是同桌,但彼此并不怎么沟通。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是他篡改了我的志愿。”小倪如是评价小栗。
修改别人的志愿有成就感
8月4日傍晚6点多,警方根据调查中得知的IP地址,摸查到了小栗的家里,将小栗带回了派出所。
“当时他在车上脸色苍白。开始我们简单地聊了两句,他还说话,当我问是不是他改的志愿时,他说不是。后来不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不说话。”办案警官王文嘉说。
到达派出所后,王警官对其进行了询问。通过询问笔录可以看到,对小栗的询问进行了两次。第一次询问在18点45分至20点15分进行,第二次询问在20点50至21点50分进行,之间相隔了35分钟。
王警官说:“第一次询问小栗,他说什么也不承认是自己修改了志愿。后来,我们停止询问,对其进行说服开导。当第二次进行询问的时候,他全都交待了。”
“我认为,修改别人的志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很兴奋。”小栗在接受警方第二次询问时说。据王警官回忆:“当时他对我们说,修改了别人的志愿,有一种成就感。‘我感觉,我可以掌握一个人未来的命运。’”
偷看了填报志愿的密码
小栗在接受警方的询问时介绍:“今年5月份,在填报本科志愿时,小倪是在老师办公室填报的。他在用电脑登录时,密码被我看到了,他的8位数密码,全是‘X’。因为我们的用户名只差一位,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在填报完自己的专科志愿后,想到小倪的用户名与我的只差一位,而且密码很简单,所以我就登录了。”
亲友痛心
压根儿没想到他会犯这样的错
穿过门头沟城区的闹市,车子径直向山里开去。人,渐渐地稀少起来。蜿蜒崎岖的山路两旁,都是依山而建的平房。我们一路打听,才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小栗家。看得出,这是一户并不富裕的人家。几经周折,一个个子不高,显得有些苍老的妇女给我们开了门,这位妇女就是小栗的母亲。
他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话没说几句,这位母亲已泪眼婆娑。“你们不要再打扰小栗了,好吗?他已经知道错了,为这件事他都快要自杀了。”话语中,母亲充满了乞求,也带着自责。
“今年高考,他只考了420多分,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他想复读。可是,我们家不富裕,我和他父亲的收入每个月加起来也只有500多元。复读对于我们家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拒绝了儿子复读的要求。”他的母亲说,“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那段时间,他很心烦。”
在母亲眼中,“小栗平时不怎么说话,很老实。他喜欢看书,没事的时候他从不出门,自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或在并不宽敞的小院里对着墙踢球,平时也不怎么和我们说话”。
尽管儿子不爱说话,但母亲还是不能把儿子和“干了坏事”联系在一起:“那天傍晚6点多,小栗被警方带走了,说是了解情况。当时我们也没有太在意,因为压根儿就没想到小栗会做什么坏事。”当晚,小栗被送回到家中,警察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小栗的父母。“当时我们也很着急,没想到孩子会犯这样的错误。”
他是个少言寡语的老实孩子
不仅是母亲,小栗身边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件事是他做的。在他们眼中,小栗是一个少言寡语、很老实的孩子。
“当孩子被警察带走的时候,我们几个邻居就嘀咕,这孩子怎么了?多好的一个孩子啊。”小栗家的邻居朴大妈说,“这个孩子不爱说话,我们两家住得近,关系好点。他见到我的时候,也只是叫我一声。有的时候,如果我不跟他说话,他也就不说了。孩子学习很刻苦,上高三的时候,他那屋的灯整宿整宿地亮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