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韩始于十年前
就在中国官员纷纷涌向韩国“取经”时候,首尔大学教授李铉,当年首先向韩国总统提出开展“新村运动”的建议人,他向本刊指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中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学习韩国农村经验了。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成功的示范村——河北省易县柴厂村。”他说。
1994年 ,中韩农业研讨会在沈阳举行。时任中国农学会秘书长的孙翔,在这次会议上结识了李铉。孙翔早就听说韩国“新村运动”,因此萌发了学习韩国经验改造中国农村的想法。后来,由孙翔主持,经中韩两国专家历时一年论证,中国农学会于1995年开展了“科教兴村”活动,主要内容是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经验,振兴中国农村。其中,柴厂村是当年的试点村。
李铉说,他三次来到河北省太行山下那个小村庄,移植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1998年,事情有了进一步发展。李铉带来1万美元,孙翔从农业部要了10万元人民币,河北省政府支援20多万元人民币,在柴厂村建起了一所200多平米的“科教兴村指导者培训中心”。该中心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孙翔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忆道,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听课没有积极性,当时的村支书赵田动用村里的经费对听课的村民进行奖励,第一天听课每人给15元钱。
柴厂村的“新村建设”颇有收获。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人均年收入350元,到2000年提高到4000元。水泥马路修到了每家大院门口。孙翔说,更值得欣慰的是,农民树立了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现在苗木种植已成气候,专门供应北京绿化用树。
李铉于2005年第三次去了柴厂村,村子的变化让他非常感动,也使他很有成就感。“中国学习韩国经验何必舍近求远呢?”他说。(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