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龙云的政务监督一度“得到了政府的肯定”。2003年7月4日,肖龙云被聘为吉林市政府政务公开义务监督员。这一天,当他从市领导手中接过银行卡大小的《市政府政务公开义务监督员证》时,不由“热血沸腾”。同时受聘的还有9位监督员,有国企法人代表、私企老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记者,然而,半年时间内,唯有肖龙云认认真真地交过7份监督材料。
他把生意交 给儿子打理,自己拎着蓝布兜,蹬着破自行车,走访各大商场的个体户,亮出《监督证》,征询大家对政府部门的意见。个体户们时常看到,中午时分,肖龙云独自找个树荫蹲下,喝两口水,对付一点儿吃的。为调查地税部门收费问题,肖龙云甚至跑遍了吉林市,还“把开发区的犄角旮旯儿都摸了个遍”。
2003年,肖龙云完成了一份长达27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吉林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政策不公开,《完税证》不规范,违反税收征管法,超定额征税2~6倍”。他的报告上缴有关部门后不久,市地税局的发票样式及收税额度做了修改。
2004年,肖龙云带领近900名个体户“挑战”工商部门“超过国家法定标准收费”及“借年检之机搭车收费”。他们以公开信的形式,一一列举工商部门的违规违法之处。他还带领部分个体户对工商局提起行政诉讼。最初,肖龙云充满信心,对大伙说:“肯定赢!一告一个准儿!这以后,工商就再也不敢乱收费了!”
但是他太乐观了。开庭前两天,鼓起勇气上告的个体户们,“迫于压力”,竟然一一撤诉。
出任义务监督员期间,肖龙云还挨个找过其他9位监督员。“想联合他们一起搞监督,可没人干。他们都忙。”肖龙云说。他又建议市政务公开办公室把义务监督员召集在一起开会,互相交流经验与心得,但这个会始终没开成。
有人背地里嘲讽他:“一介草民,真把鸡毛当成了令箭。”
然而,这个口袋里很少超过20元钱、骑着辆破自行车到处宣讲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的肖老爷子,受到了个体户们的“崇拜”。他们管他叫“肖老师”。有什么难处,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拨打“肖老师”的电话。个体户周玉芬说:“肖老师懂法、懂政策,而且人品好,敢于撇家舍业地与不合理现象做斗争。”
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的干部也承认:“10个监督员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肖龙云,最有责任心的也是肖龙云。”
可是,在第二年的续聘名单上,肖龙云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肖龙云有些失落,不过仍然开通:“干部们也有他们的难处。我的监督,可能给他们带来了压力。”
但这并不妨碍肖老爷子以公民个人的名义继续监督政务。
“我对国家,对党中央有信心。我想通过我的监督,让党和政府知道,中央制定的一些好政策、好法规,如何在一级一级的贯彻落实中走了样,变了形;我想呼唤更多的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哪怕只推动一小步。”肖龙云说。
市图书馆里,如今时常还能看到肖龙云查阅报纸书籍、伏案奋笔疾书的身影。肖龙云的家只有40平方米,家人并不支持他干这些事儿,老肖只能在外面找“工作室”。没有钱复印资料,他就找那些他帮助过的企业资助。
日前,肖龙云以个人名义对公安部门提起的诉讼,进展得并不顺利。没有律师愿意接受“状告公安局”的委托。当然,即使有,肖龙云说,他也无钱承担律师费。庭审现场,肖龙云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但他相信,“有国家政策在手,自己一定赢”。然而,两级法院两次审理,均裁定“驳回诉讼请求”,因为“原告提举的证据不能证明10元照相费是被告收取的”。
“没想到是这个理由。”肖龙云哭笑不得,“即使是由照相企业收取的照相费,那它也是经过公安机关许可的啊。居民办理身份证不在派出所照相根本就办不成!”
最近,肖龙云向检察院提交了抗诉申请。抗诉所需费用,是他向朋友借的。当他很认真地打欠条时,这位朋友说:“不用还,就当是我个人支持你的。”这位朋友感慨道:“老肖这种人太少了。他是非常、非常地孤独。”
“人民批评政府,政府不敢松懈,只有民主监督才不会政息人亡。”肖龙云把温家宝总理这句话抄录下来,时不时看一看。他说:“我要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继续监督下去,直到干不动那天为止。”
肖龙云近来在《个人感言》中写道:“富国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老百姓公民意识的觉醒,人人做‘刁民’,坚决与人治思想、衙门作风斗争到底。”
“我不会放弃!”肖龙云说着,双眉又严肃地立成了“八”字。已经是凌晨,他骑上破自行车往家赶,老伴还在担心地等着他。天下起了雨,电闪雷鸣。(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