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中加入一些温馨的元素使之成为书房,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看书,听听音乐,再泡杯香醇的咖啡,便成了都市生活中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泡书吧。目前,京城的书吧、书房已是遍地开花,而与前几年书吧相比,现下京城书吧的形式更为多样化,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走向连锁经营
鼎鼎大名的雕刻时光多年来一直是北大学子心中宁静的港湾。1997年的11月,第一家雕刻时光在北大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悄然诞生。那一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庄仔和小猫从遥远的新疆回来,有感于新疆的时而恬静时而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致,过上了这种咖啡式的生活。之后,一群一群的“雕光人”走进来,在雕刻留言本上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几近10年过去,4家“雕光”已遍布京城。雕光的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雕刻时光北航店也将开业。雕光如今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吧和咖啡馆,而是一个集合了各种元素和各家地势的连锁店。管中窥豹,由“雕光”,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向连锁经营迈进的北京书吧形态。
位于中关村北路附近的单向街图书馆则是一家我行我素的书吧,从来都那么执着得像黑白摄影作品,旁若无人地享受那份孤独。今年位于西海南沿的新店开张,开始了它生命中新的篇章。书吧里一位正在读书的朋友告诉记者,他最喜欢在自己习惯的环境下读书,希望任何时候走到那里,只要想看书的时候就可以推门而入,与外界彻底隔绝。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书吧开始走向连锁经营和扩张之路的内在因素吧。
特色日趋鲜明
法华寺街有一间别具西藏雪域高原风格的“古格书吧”。书吧得名于西藏阿里的“古格王朝”遗址,面积不过五六十平方米,却成为京城市民了解西藏、感受藏族风情和休闲阅读的好去处。
走进“古格书吧”,一股浓郁的西藏风情扑面而来,书架上是200多册西藏图书,墙壁上则挂满了雪域风光、民俗风情的图片,洁白的哈达、西藏饰物随手可触,小屋飘溢着醇香的酥油茶,回荡着藏族轻音乐,这一切无不使读书人沉醉其中。
而位于农大南门的蓝羊书坊-咖啡,喜好电影和艺术书籍以及唱片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当通常一本书出了几个不同的版本时,店主会挑出最好的那个版本放在店里卖,这一点很让爱书的朋友与这个小店惺惺相惜。店里还有一些DVD和期刊,店主做得特别细微的地方是他会找一个片子最好的版本来卖,有空的时候就用小纸条写上对这个片子的导演和背景的简单介绍,这样很容易让你淘到心仪的好片子。
深夜不打烊
想像一下:若能在一个飘雪的冬夜,凌晨时分吱吱嘎嘎推开书店的门,门里是满室书香、乐声弥漫,还有暖胃提神的咖啡,该是多么幸福且温暖的事。
如今爱书人可以拥有这样的幸福了。位于五道口的一家叫做“光合作用书房”的店近日首开京城书店“24小时营业”的先河,等不到瞌睡虫或习惯夜游的读书人从此多了一个去处了。
说起这家书吧,拥有的是更多的空间和更多选择的书籍。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夜里读书的奇妙感觉可能是很多读书人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吧。这种秉承了“悦读与延伸悦读”的经营理念,起源于厦门,于2003年11月亮相京城,两年来为中关村乃至北京阅读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书店融合“书、咖啡、音乐”的元素,一层售卖新书、畅销书、唱片、杂志,二层主打语言、财经、社科等书籍,在二楼书店里设有咖啡馆。目前试行24小时营业的暂为一楼。
交流更频繁
以前书吧和书房只是喝咖啡和读书的地方。偶尔在那里可以遇到几个谈得来的朋友。现在的书吧和咖啡屋则不同了,各种书展、画展、PARTY等等在京城各个书吧不间断地开展延伸着,成为文化人聚集,文化互相渗入的平台。几年前雕刻时光的“美丽时光征文大晒”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让“雕光”开始了举办活动的征程。而光合作用书房在春节、元宵节、情人节都会有念诗会、论坛等活动举办。这种广泛的交流,正是现下京城书吧带给我们的更多享受。(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