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林记得,今年2月份当他们把5名缅甸妇女交给瑞丽的边防检查站时,那一天被送到该站的还有被广东、湖北和福建警方遣送的5名妇女。
在河南,很多找不到当地姑娘的农村贫困大龄青年,与缅甸妇女结成新家庭。只是,这样的家庭并未获得法律的认可。
11年中国生活
过春节时,玛丹会去邻村的缅甸媳妇们那里走动一下
黑、瘦小的玛丹( 化名)两手沾满了湿漉漉的玉米糁,将一盆拌匀的饲料倒进猪圈。8只猪仔立刻围拱在食槽旁。成长迅速的猪仔并不能带给她足够的欢乐。“现在猪仔卖不上价,不值钱。”她用流利但并不清晰的河南话说。
玛丹嫁到河南确山县农村已经11年了,她的儿子也已经10岁。6月3日的午饭她只能与儿子一起吃,丈夫一大早就赶到30里外的采石场去打石子了。她穿着一件杏黄色带小翻领的T恤,左胸前印着“中国石油”四个字。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女儿在加油站工作,她把这件工作服作为礼物送给玛丹。
玛丹家的院子并不大,院子一侧的猪圈使空气中弥漫着臭味。除猪处,7只鸡和5只鸭子在院子里自由踱步。那只黄白间杂的狗则总是驯顺地卧在女主人脚边。玛丹坐在院子的三间砖瓦房前,抬头看了一眼身边高大的椿树,11年前,她24岁,刚踏入这个院子时,这棵树还只有房顶高。
玛丹很难表述清楚自己的家在缅甸的什么地方。1994年11月间,一名中国河南男子来到了她的家乡,想找一个女子带回去做媳妇。这男的35岁,个子挺高,媳妇不久前得病死了,撇下一个8岁的女儿。以他的家境没有能力再娶到当地女人,恰巧嫁到邻村的一位缅甸妇女回娘家,他就跟着来了。
玛丹去看了看这个后来成为自己丈夫的人,觉得年龄有点大,并不想嫁给他。但她的堂兄说服了她。当时玛丹的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她长期在一个亲戚家做帮工,每天用肩膀扛很重的农活。玛丹的母亲死得早,父亲也不怎么照顾她。堂兄告诉她,在中国农村农机具已经代替了人力,嫁到那边不用再这么辛苦了。玛丹决定做这个中国男人的妻子。
他们在当地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然后赶去中国河南。从中缅边境坐了15个小时的汽车后,在昆明坐上了火车,三天四夜之后,到达驻马店,再乘汽车去确山。玛丹的丈夫为续弦出行一个月,前后共花去了3000元钱。
玛丹夫妇是中国农历年大年初一傍晚赶回家的。河南的严寒让她无法忍受,丈夫家的贫穷也让她失望,尽管她的娘家更为贫穷。头一顿饭是在大伯家吃的,好多村民来看热闹。事实上,玛丹家的生活一直颇得大伯家照顾。
缅甸新娘的生活从此开始了。她逐渐习惯了吃面食,认识了中国钞票,学会了种植小麦。正如堂兄所说,这里的农民已经用上了农机具,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她还戒掉了烟卷,因为这里的女人都不抽烟。第二年,她的儿子出世了。
玛丹家有8亩3分地,今年小麦收成6000斤。这些小麦就堆积在厢房里,另一间厢房里则堆放着去年收成的玉米。玛丹不用为吃喝发愁,这使她为自己的远嫁感到欣慰,但她经常感到钱不够花,家里也没有电视机,或者像样的家具。从四年前开始,丈夫在农闲时就会到附近的采石场打工,一天能挣20元钱。丈夫不定期回家来,走时就给玛丹留下百余元钱。玛丹一手操持家务,养殖家禽。她的能干获得了夫家亲戚们的赞赏。
玛丹与丈夫前妻的女儿相处融洽,后者现在在信阳市一处加油站做记录员,不常回家。平时,当丈夫出去打工时,家里只剩下玛丹与儿子。
在过春节时,玛丹会与相邻几个村落的缅甸媳妇们互相走动一下,此时她们用缅语谈笑。一个人时玛丹也会想起父亲和姐姐。三年前玛丹回过一次娘家,令她失望的是,贫困的家境并没有明显改善。
去年,玛丹家添置了11年来唯一的大件家当:一辆价值6000元的小四轮拖拉机。以前,他们用拖拉机时只能向大伯家借。玛丹还想把盖了20年的房屋翻修一下,但现在还没攒够钱。两口子红脸吵嘴,也经常是因为钱。“一吵架,我就几天不理他。”玛丹说。
6月3日,玛丹与儿子的午饭是黏稠的面条,里面放了晒干的黑褐色的芝麻叶。
玛丹希望市场上的猪仔价格能升上去,多卖些钱。这些日子,她在盘算着翻修房子的事,另外,儿子读书不太灵光,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这也让她颇伤脑筋。
她没有想过如果不嫁到中国来将会怎样,她对席卷河南的清查“三非”工作全然不知。
警员成了“法海”
一些缅甸妇女“坚决不回去”,遣返工作陷入两难
新蔡警方再去河坞乡找皮稳时,发现她不见了。“她的公公婆婆说,儿子一家三口都出去打工了。”新蔡县公安局国何大队大队长张建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