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娱乐资讯>>娱乐快评>>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48:22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2)

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1)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8 20:25:08  来源: 南都周刊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南都周刊: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

南都周刊: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

余文乐的酷炫打扮在电影中也不显得扎眼。

南<table

都周刊: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 src="http://img1.qq.com/ent/pics/1019/1019050.jpg" border=1 name=MM>

甄子丹台词:难道要我哭着抱着你喊弟弟才可以吗?

由香港点击查看香港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著名漫画家黄玉郎作品《龙虎门》改编的同名电影将在7月28日全亚洲同步上映。这部戏集结了甄子丹、谢霆锋、余文乐等一线明星,延续由去年《杀破狼》“杀”出的真人实打功夫片热潮,早早将目标锁定年轻人追捧的暑期档。近日《龙虎门》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小范围放映,有幸提前观影的本刊记者对影片宣传主打王牌——剧情、动作、场景造型,一 一进行揭底,“龙虎真容”呼之欲出。

动作牌

南都周刊: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

 

影片武指甄子丹一早就允诺“影片中99%的武打动作都来真的”,但如何既保留漫画特征,又能让人有现实真打感,甄子丹卖了关子,“会保留主角超乎常人的力量,同时又注意力学法则,不会过分夸张。”这种解释当然是模糊的,所有的人都期待《龙虎门》能像去年的《杀破狼》一样,让人看到功夫片的新境界,这也是甄子丹自己对自己突破的最大考验。观影后,我们的记者对功夫设计打出了高分。

场景造型牌

南都周刊: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

以往的时装动作片多数都以实景拍摄,虽然具时代气息,但不够风格化。而《龙虎门》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独特的时空,一方面要有现代的感觉,同时又要保留一份传统中国文化的感觉。于是《龙虎门》剧组移师横店,搭建场景拍摄,力图实现自己心目中在现代社会里有一阕龙虎门的感觉。人物造型上请来张叔平做造型顾问,兼取漫画和电游特点,三位主角全部用长发遮住右眼。我们的记者给出了良好的成绩。

剧情牌

南都周刊: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

 

黄玉郎的《龙虎门》问世30多年来,漫画中的王小龙、王小虎等人物早已深入人心,要把复杂庞大的故事浓缩到两个小时之内,又体现原著精华,导演叶伟信选择保留“正义”这个漫画核心精神,只借用电影中主要角色的名字和个性,又发挥想象增添时尚、温情内容,如新增“罗刹女”的角色就是为了展现王小龙柔情的一面。但如何处理漫画本身正邪分明的简单化剧情、影片再创作时是否会人物性格单薄等,都成为考验《龙虎门》文戏的主要问题。

“甄功夫”的卡通版 本报记者陈炯:★★★★☆

看完《龙虎门》终于松了一口气,一直担心的像《风云》那样“一拳挥出,静止,然后天崩地裂”的伪动作场面不但没有出现,甄子丹“拳拳到肉”的“甄功夫”还更加发扬光大。比如每次大战前都会发狠奔跑、拖一骑烟尘、离弦之箭般飞出,这要是用特技表现就是《功夫》里的追跑场面,《龙虎门》中看到的则是肌肉隆起的力与美的结合。此外为了照顾漫画的原作特点,功夫设计秉承《杀破狼》里实用的特色外,还有小小夸张,什么“电钻腿”、“金钟罩”、“降龙十八掌”等,甄子丹更把嘻哈风格融入格斗动作,于是有了余文乐特意放着音乐,配合时尚的曲子挥舞双截棍打壁球,原来功夫还能这么练。

推荐场面:影片20分钟左右日本料理店的群殴场面:一百多个黑衣刀手,从镜头一方一捅而上,淹没整条走廊,然后一镜到底跟拍众刀手冲入每个房间,与龙虎三皇进行厮杀,看得酣畅淋漓!

小谢的美学催化 本报记者艾辉:★★★☆

最有感觉的当然还是高楼大厦包围下,古朴的“龙虎门”如同野兽一般匍匐在城市某个角度,虽然这个门不是“精武门”,但是贯彻到底却是兄弟情谊与正气凛然。整个龙虎门的布景都是按照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去做,方正、飞檐、红墙,元华的中式白卦,这些CHINESE元素,其实很平常,但是妙就妙在出现在这样一个新锐的漫画武打电影里。本来觉得像谢霆锋这样打扮酷炫的小青年出现在这样的舞台会觉得扎眼,实际情况是他们起到了一个调剂作用,将整个很中国的布景一下子催发出灵动的气质,更加弥足珍贵(让我不由得有幽古之思)。请允许我把小谢们称为“流动的美学催化剂”。

个人推荐:片子进行到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有一个夕阳西下拖鞋无数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暗藏的幽默感,尤其是夕阳光映射下来,拖鞋在光线的跌宕中呈现出一种造型上的冲击,有趣! c032

作者: 责任编辑:梦呼吸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差点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下一篇文章揭开《龙虎门》的三张底牌(2)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