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协继2004年后,于日前再次通过媒体发出“致社会名人、 明星的一封公开信”,劝诫明星拒绝重金聘请的虚假广告和其他活动。没有人说明星不能做广告赚钱,但一定要揣着良心、有责任感地赚,至少要知道你做的广告是不是真实的。观众给了你信任,给了你赚钱的机会,你至少要还给观众不受欺骗的权利,做人要厚道。
拒绝忽悠
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央视晚间黄金时段(19点至21点)明星代言广告占该时段广告总数的80%。用明星代言广告,似乎成了各种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广告学上,明星代言广告的本质是利用明星的光环效应,将某知名人物与具体产品组合、嫁接、联系起来,将前者的价值转移到后者上面来。借用明星无可厚非,可是,如果广告中的明星对产品的宣传存在夸大,或者明明没有使用过该产品却欺骗消费者,这样的价值转移过程就变得可耻了。有一位著名的老表演艺术家曾代言一种钙片。广告里,老人家扮演一位消费者,悠闲自得地提着鸟笼子,告诉观众:“腰也不酸了,上楼也有劲儿了,一口气上五楼还不费劲!”可是2003年,笔者在《天下第一楼》的新闻发布会上,亲眼见到这位老艺术家是由人搀着出场的,一点也没有“一口气上五楼”的气势。
唐国强曾因为制造“送子观音”神话的北京新兴医院代言而备受争议。他在电视上频频亮相,误导消费者的几率也就更高。“新兴神话”破灭后,唐国强虽然觉得很没面子,但仍然打肿脸充胖子,说“这种病全球平均治愈率是15%,我们也没说100%包你治好。我看到很多锦旗挂在医院呢,落款日期都是在我代言之后的,还有一对荷兰夫妇感谢我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尴尬与沮丧?
在欧美国家,形象代言人广告都被视为证言广告和明示担保。美国更要求广告的形象代言人必须是此产品(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一旦查出不实,就要处以重罚。如果有一天我国也施行这个惯例,有些明星肯定难逃法律制裁。
另外,对于商家来说,用明星做代言人并不一定都稳操胜券。明星有着自身的道德风险,有人气风险,特别是有着健康和寿命的风险,比如中年早逝的傅彪和高秀敏,他们生前代言的一些药品商家都遭遇了重大的损失。所以,用明星做代言,商家也应该深思。
想到吃饭时电视上出现的付笛声、任静夫妇亲昵地说“我用×炎洁,洗洗更健康”的画面,我都有崩溃的感觉:明星想挣钱就挣钱、厂商想忽悠人就忽悠人,但总不能不让俺吃饭吧!
看上去很美
霍晓蕙
曾经被周润发 深情演绎的“百年润发”广告迷倒:细腻曲折的爱情,迷离的音乐,唯美的画面,配上当红“玉女”周慧敏演绎的“红颜知己”,短短的广告竟蕴含了一曲人生的悲欢离合。加上发哥的微微一笑,我想不管男女都会给“俘虏”掉。
明星是潮流的先锋,引领着大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产品都纷纷邀请明星们代言,让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增添光彩,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那些下大本钱拍摄出来的广告片,自然多为精心之作,并且精明的商家选择代言人不但看明星的知名度,还会考虑是否与品牌特质完美结合,这样拍出来的广告,使明星与产品相得益彰,让观众大过眼瘾。
据说,一家钻石厂商看中梁朝伟 对女人无与伦比的诱惑力,开出1250万元的天价邀请他为钻石代言,还请著名导演关锦鹏执导、张叔平担任美术设计,就是希望这样的黄金组合能拍出高质感的像电影片段一样的广告片。于是,一条广告片也像一部影片一样,变得令人期待起来。
在自己的影视作品无法实现视觉轰炸的时候,一些明星也往往依靠广告中的表现来重现经典,比如张曼玉 。在一条美白品广告中,张曼玉尽现肌肤之冰清玉洁,不禁令人感叹,岁月怎么夺不走这个女人的美丽。当然,化妆师、摄像师的高超技艺,同样是可圈可点。
罗列了那么多,是因为这些“明星广告”制作得确实很美,令人难以忘怀。但还有一些明星广告,更加打动人心、温暖人心。比如濮存昕笑容可掬代言的预防艾滋病广告、无偿献血公益广告。有人曾经不厚道地批评濮存昕作秀,他的回应是:“为了宣传预防艾滋,为了呼吁人们无偿献血,我必须作大秀。”作为公众熟悉的明星,他欣慰于他“作秀”的效果:如果我一站到那儿,人家就想起要预防艾滋病,想起无偿献血,挺好。
这样的作秀,多一些最好;这样的“明星代言广告”,真的很美。
这也是一种演艺生活
倪自放
明星因为广告闹出事情的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有的还闹到法庭上了。于是谴责声一片,说明星无德,夸大误导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