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珠总算上了幼儿园。这是家里一天中难得的一会儿宁静。
中午12点还没到,珠珠的爷爷、奶奶正要吃饭,幼儿园里来电话了,说珠珠肚子疼,不肯吃饭,哭闹得很厉害。奶奶撂下电话,冲着老伴喊了声“老头子,去幼儿园,孩子出事了。”就冲出了门。两位老人一路小跑地来到了幼儿园,一进教室奶奶就撕肝裂肺地叫喊起来:“珠珠,我的乖乖!你怎么了?”一见奶奶来了,刚刚平静一点的珠珠又“哇”地一声哭开了,大声地叫喊:“奶奶,我肚子疼,好疼啊!”奶奶一把抱住珠珠,也顾不上与老师打招呼,只对老伴吩咐一声:“老头子,我送孩子去医院,你去打电话。”就跑出了教室。
半小时后,全家人都赶到医院。一位大夫还在为珠珠做检查,大家就忍不住七嘴八舌地问开了:
“怎么样,大夫?孩子没事吧!”
“这孩子得了什么病?”
……
做完检查,医生平静地说道:“初步检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先给他输点液,等化验结果出来后再说。如果化验结果都正常的话,液体输完后就可以回家了。”
听了医生的回答,尽管大家还有满肚子的疑问,还是大大地舒了一口气,毕竟孩子看来没出什么事。这时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珠珠得病的原因来,互相抱怨、责备和检讨着。
5点多钟,化验结果正常,液体也输完了,爸爸抱起孩子正要回家,珠珠突然叫道:“我不回家,我要上公园。”
傍晚6点许,公园已是一片空旷寂静。珠珠一家仍在公园的寒风中漫步。大人们都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只有珠珠开心极了,瞧他那又蹦又跳的活泼劲,一点也看不出是刚刚输过液的“病人”。
晚上9点半,该让珠珠睡觉了,可他仍然十分兴奋,一会儿要看电视,一会儿要玩玩具。妈妈费了好大的劲才将他哄上了床,他又要妈妈讲故事。妈妈拿起小人书给他读了一段故事,他仍不满意,一定要听“讲”的故事,不要听“读”的故事。妈妈只好搜肠刮肚地又给他编着讲了一个故事。珠珠尽管已十分疲倦了,但还要妈妈最后再讲一个已经听过无数遍的“海螺姑娘”的故事。妈妈终于忍不住生气道:“今天太晚了,明天再讲。”珠珠仍不依,一定要讲,妈妈威胁道“你再不睡觉,叫大灰狼就要来咬你的耳朵。”这话不仅没吓住珠珠,反惹得他大声叫喊起来:“不,不,非要讲,非要讲!”
珠珠的喊声又惊动了大家。爸爸抱怨道:“怎么搞的,个把小时了,还没有把孩子弄睡着。”
“你行,你怎么不来跟孩子睡觉!”妈妈不服气地顶道。
“你们两个人弄一个孩子都弄不好,真是!珠珠,来,跟奶奶睡去。”奶奶过来抱起珠珠去了她的房间,嘴里还不停地唠叨着:“真不象话,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心疼,刚出院才几个小时,就弄得孩子又哭又叫的,真要把孩子弄出个什么病来,看你们谁脱得了干细!”
11点,屋里的灯都熄灭了,两个房间里传出断断续续的人语声。有奶奶哄孩子睡觉的声音;小两口相互抱怨的声音;还有爷爷不知是疲惫还是忧虑的叹息声。
张明的父母给我讲述这个故事时,张明已经18岁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已相继去世。现在孩子已成了吸毒的瘾君子。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吸”空了,他也被强制戒毒了几次,但都收效甚微。两口子听说心理治疗能戒毒,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找心理医生。面对他们那憔悴而又充满期盼的目光,我的心也象被什么东西抓住了一样,紧楸楸的。我真希望能帮他们做点什么,但我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他们,我可能帮不了他们什么忙。除非张明本人自愿戒毒,心理治疗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只能强制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