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洛陀越来越老了,有一天便叫三个女儿一起回来,对她们说:十月十六日是我的生日,到那时,你们来给我"补粮"。他还特别嘱咐三女儿说:"你没有什么丰盛的礼物,到时候你只要酿一缸米酒,拿来给大家品尝,十月十五日你提前拿铜锣来闹场。"从此以后,瑶族就有"盘王节",从十月十五日开始,到十月十七日结束。
编辑本段盘王节的古老风俗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调盘王”)。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有关瑶族地区过盘王节的古老风俗,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典籍都有载述.《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还盘王愿)。瑶族《过山榜》上记载:“秋冬祭拜盘王,伊一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引出大男小女,托手把肩,身着花衣花裙,惊天动地唱不绝。” 《千家峒流水记》上也记有:“祭祀祖公,每年小祭一次,六年中祭一次,十二年大祭一次,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祭日,春许平安愿,冬酬平安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瑶族盘王节冗杂繁琐的宗教仪式已逐步改革,盘王节中歌颂祖先创世、迁徙、耕山、狩猎等内容则得以继承、发展和提高。瑶族盘王节目前已成为传承中华瑶族文化与瑶族礼仪的重要节庆文化活动,并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