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下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白九江认为,这或许与当时的家庭生育观有关系,“在以往大溪文化的墓葬中只见过男女‘一前一后’的布局,这种‘一上一下’布局在过去的考古发掘中很少见。”
大水田遗址出土的石刺猬形饰
在本次发掘的墓葬中,也为研究大溪文化时期的社会分层提供了很多重要依据。“如此庞大数量的随葬品出现在墓葬中,说明当时社会的私有化观念已经开始萌芽,财产的私人占有是当时社会分层的一个标志。”白九江说,该遗址还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穿孔石铲、石矛、大型石斧、类型丰富的石雕、石环形饰、玉饰等,说明该遗址应为当地大溪文化的中心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物应为非实用器,可能具备礼器(祭器)的性质,为探索大溪文化的聚落形态、社会分层、人口规模等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据统计,本次大水田遗址考古发掘面积共计1300平方米,共发现大溪文化、商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六朝、唐宋遗迹470余处,其中墓葬258座、灰坑211座、房址1座、沟3条,出土陶、石、玉、瓷、铜、铁、骨质器物小件1700余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