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反思被囚:如获自由 抗日功劳都归我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19 17:09:18

  少帅反躬自省

  缺点:不充分了解人间善恶,少年不事学问研讨,仅凭一己小聪明,性情急躁。

  优点:良心纯正,每遇大事,总是把自己利益置之度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否则早成为满洲土皇帝。

  张学良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仍不时反躬自省。他在1955年5月9日的日记中说,他的弱点是年幼生活优裕、少年即握有权势,钱财任意、一路风顺,因之不能充分了解人间善恶;少年不事学问研讨,仅凭一己小聪明;性情急躁,有时过于天真任性。但他“自觉还有一点优点”,即“良心纯正,每遇大事,总是把国家、大众利益作为思虑主点,自己利益置之度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否则早成为满洲土皇帝。”他给自己立的座右铭是“一生凭道义,无处不新春”。

  精典表白:

  “枪毙就枪毙,我的事我负责”

  少帅在谈到西安事变时说:“你(指蒋介石)跟日本人打,我打!跟共产党打,我不干!蒋先生说安内攘外,我说攘外安内,倒过来。我把蒋送去南京,我也知道可能把我枪毙。枪毙就枪毙,我的事我负责,决不退却或诿过于别人。我恨透了内战,只有日本人才愿意中国打内战。”

  “余已36岁,还有何惜乎!”

  他在1937年1月6日,即被“特赦”后移交南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软禁)的第三天,写下日记:“西安之事使我忧悲万分,夜不能睡。余希停止内战,恐内战又来,抗日无期。余救国有心,处事乏策……惜国难家仇未报,中国人30岁为高龄,余已36岁,还有何惜乎!”这段文字,写于“西安事变”后仅25天,张学良虽然命运未卜,但慨然面对一切。

  幽禁半世纪政治未能释怀

  张学良被国民党幽禁半个世纪,虽口说脱离政治,其实对政治未能释怀。1945年4月23日,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的消息。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建国后改为北京)召开。张学良在6月21日的日记中根据香港《工商日报》报道,用钢笔抄录了这次筹备会议参加者的完整名单,共“23单位、234人”。

  “口述历史”不拍照不出借

  这部“口述历史”是根据张学良受访录制的100多盘录音盒带整理出来的,哥伦比亚大学将其装订成册,按人名、地名、事件、机构编写目录。全部记录约4800页,每页近200个中文字,共约96万字。“口述历史”是谈话实录,不是一本书。哥大珍本手稿图书馆要求阅读张学良“口述历史”的访客预约每天只接受不到10位读者,并规定不拍照、不影印、不出借。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