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兄弟相残的闹剧屡见不鲜。这些闹剧的发生地,多半是在有着高墙大院的皇宫里。而他们之所以不顾手足之情、争得你死我活,则完全是为了夺取帝王之位。
杀掉刘玢之后,刘晟从辅政者一跃成为皇帝。与他同谋的五弟洪昌、十弟洪杲,分别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和副元帅。随着权力的增大,刘晟的疑心病也越来越重。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刘晟一次又一次地挥起残杀兄弟的屠刀。
刘晟杀掉的第二个兄弟,正是昔日的同盟者洪杲。换句话说,十弟刘洪杲是刘晟即位之后的第一个牺牲品。
作为兵马副元帅,刘洪杲多次向刘晟建议,希望能够带兵讨伐盗贼。同时,刘洪杲还暗示刘晟,建议除掉刘思潮等人,以平息满朝文武的议论。仔细想想,刘洪杲的希望和建议并无不妥。但在敏感多疑的刘晟眼里,刘洪杲无疑是在染指专属于他一个人的皇权。因此,“晟大怒,使使者夜召洪杲”。
见到刘晟的使者以后,刘洪杲便料定自己凶多吉少。他让使者在客厅等待,然后前去沐浴更衣。更衣之后,刘洪杲在佛前祈祷:“洪杲误念,来生王宫,今见杀矣!后世当生民家,以免屠害。”随后,他哭着与家人一一诀别。果然,刘洪杲刚一进宫,就惨遭杀害。
就在刘洪杲被杀的同一年,刘晟在南郊祭天,改元乾和,并加尊号为“大圣文武大明至道大光孝皇帝”。这样的年号和尊号,与刘晟残杀兄弟的行为格格不入,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刘诸子之中,最为贤能的,当属第五子洪昌。而且在刘临终之前,曾打算将其立为太子。有大臣极力劝谏,向刘讲述“少者得立,长者争之,祸始此矣”的道理,刘洪昌才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因此,杀掉刘洪杲之后,担任兵马大元帅的刘洪昌就成为刘晟杀害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