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忆郝梦龄:抗日疆场上中国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22 11:31:44

  凌晨五时,他率领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五旅旅长郑廷珍等将领继续带兵前冲。日军溃退以猛烈火力掩护逃跑。此时郝梦龄等将领已深入敌人散兵之前,终不幸腰部连中二弹殉国。

  郝梦龄年仅39岁的生命就此定格。

  他殉国后,士兵在其衣袋里,发现一封尚未发出的致友人信:“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父亲殉国的消息传到武汉时,郝慧英正在学校里上课。“教导主任说,你还来上学干吗,赶快回去,你父亲已经牺牲了。”

  郝慧英一回去,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哭声一片,“几个老太太哭成一片,我母亲哭得很伤心。”

  10月24日,郝梦龄的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1937年11月16日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后以国葬仪式将郝梦龄遗体安葬在武昌,一万多人参加了葬礼。

  随同灵柩一同抵达武汉的还有郝梦龄写的第二封遗书《与妻书》,这封装在小箱子里的遗书写于在忻口战役打响前一天。书中,郝梦龄对夫人剧纫秋说:“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抚。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对国际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

  1937年12月6日,国民政府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蒋介石写下祭文:“娇娇郝君,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骋。神皋禹甸,寸土寸金,有寇无我,人同此心。仗兹精诚,虏入吾掌,一尊妥殓,尚其来享。”

  汉口《大公报》报道说,民国以来,军长之因督战,而在沙场殉职者,实以郝将军为第一人。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郝梦龄“给了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41年,郝梦龄将军殉国4周年纪念日,冯玉祥将军著文称赞他为“国民的模范、军人的模范、革命党员的模范”,音乐家冼星海也专门作《郝梦龄将军悼歌》。

  1946年,汉口日租界吉林路被命名为“郝梦龄路”。

  1983年,民政部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