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将全球首家装备第五代坦克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10 02:01:00
据俄罗斯军事平等网3月25日报道,改组并更新坦克集群是俄罗斯陆军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根据俄军方高层此前公布的消息,俄今后将大幅缩减坦克总量,逐步增加t-90坦克的产量,改进现役的老式坦克并加紧研制新一代的t-95坦克。 俄罗斯目前唯一的坦克制造企业--乌拉尔车辆制造厂的总经理奥列格·西延科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俄坦克今后的发展规划。 西延科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以t-72为基础研制的t-90是俄目前唯一仍在量产的主战坦克。根据俄目前的国家武器采购计划,俄陆军将总共采购约1500辆该型坦克。目前,俄陆军共装备有大约500辆t-90,而其每年的装备速度将保持在60至100辆。 近日有消息称,俄陆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波斯特尼科夫已下令订购261辆t-90。有媒体据此推断称,俄军方已大幅提高了t-90的装备速度,不过,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总经理却对此消息给予了否认。 他强调称:“目前并未与军方签署上述采购合同。虽然我们与国防部签署了类似的采购合同,但其中涉及的坦克数量却远不及媒体的报道。当然,如果真的能获得如此大额的订单,我们一定会按时履行。” 目前,t-90是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销量最好的坦克——其国外订单总量已接近1000辆。除了印度外(t-90的主要买主),阿尔及利亚和土库曼斯坦均已订购和装备了该型坦克。此外,塞浦路斯、利比亚和沙特也已表示出了采购t-90的意愿。 据悉,在生产t-90的同时,对现役t-72的现代化改进工作也将继续进行。 目前,t-72的主要改进型号为t-72ba。与老式的t-72相比,t-72ba配备了经过改良的火控系统,装甲防护力更强,底部的抗雷爆性能得到改善,而且底盘和发动机也与t-90的完全相同。这些改进使得t-72ba的性能接近现代化坦克的水平,而改装的成本却要远低于采购全新的t-90。 当然,俄陆军未来可倚重的并非t-90等现有坦克,而是采用了全新理念设计的新一代主战坦克t-95。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总经理西延科透露,t-95(又称195项目)的研制工作已进行了多年,但相关的技术性能仍属国家机密。 西延科表示:“t-95的研制已持续多年。但遗憾的是,我们的配套供应商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的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水平上都无法满足要求。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工程师正在研制一系列可用于全新坦克和过渡性产品的新型部件。如果政府允许,首辆新一代坦克的样车将会出现在今年夏季在下塔吉尔举行的武器展上。我虽然无法公开这种装备的技术特性,但可以强调的是,我们已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问题,完全能够满足军方的要求。” 以目前的研制进度看,t-95揭开其神秘面纱的时间也许并不需要很久,而俄罗斯很有可能成为首个装备第五代坦克的国家。同时,这种新型坦克的性能将超越其所有的前辈和竞争者。 虽然俄方对t-95的保密仍相当严密,但此前已有专家估计,t-95的重量将在55吨左右,配备无人操控炮塔,主要武器为一门152毫米口径的火炮,可发射传统炮弹和导弹。 由于俄军方计划大幅裁减坦克的数量(有消息称将由目前的2万余辆裁减至2千辆),因此俄新一代坦克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同时也意味着,t-95能否早日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俄陆军的改革进程。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0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 中国培养出来的越南空军:令美国人吃惊的对手
- 战斗在高平的七天七夜:对越作战时部队曾经断粮
- 毛泽东的最后一仗:81岁时指导西沙群岛保卫战
- 愚蠢的萨达姆:瞎指挥葬送王牌直升机
- 歼7与美无人机在1.83万米高空的绝死一击
- 美国人眼中的中越战争:决定解放军的现代化方向
- 大陆特赦国民党战犯:有10人申请去台湾而被拒绝
- 被日本人称为人间魔鬼的中国第一杀手
- 印军走火打死解放军副营长:桑多河谷冲突始末
- 李克农与毛人凤:国共“顶级特务”生死较量
- 蒋介石逃往台湾时 解放军为何不打其座机?
- 新四军“千古奇冤”:皖南事变中的六个历史谜团
- 大将陈赓:为何一生惧怕彭德怀
- 白马山大战:解放重庆最为残酷的一场战斗
- 林彪一生十大经典战役回眸
- 日军入侵美国本土:美军第一次见识日军死亡冲锋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 揭密汉武帝时刺杀大将军案:李敢为何刺杀卫青?
- 1944松山战役:中国军队第一次全胜的攻坚战
- 解放军进武汉一枪未打 白崇禧部队仓皇而逃?
- 开国大典阅兵的若干历史细节
- 苏联空中加油小史:战机的空中“保姆”
- 垂直风雷:中国直升机研发秘史
- 我第一代战略导弹团长忆周恩来观看导弹发射
- 毛泽东三次历史性飞行:周恩来亲自安排飞行转移
- 日军在山东灭绝人性的暴行: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 档案揭特工潜伏秘事:蒋介石贴身卧底仍健在
- “土八路”的厉害:日军眼里的八路军地雷战
- 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创业史:构建中国的长空利剑
- 揭秘:《十送红军》送的是哪一支部队?
- 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奢一战成名的“阏与之战”
- 白马山大战:解放重庆最为残酷的一场战斗
- 新中国首架自制飞机诞生记:苏联专家功不可没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3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