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的救国行为通过报纸广播传到了全国,全国民众都关注着上海的战争,满腔爱国热忱的同胞伸出了援助的手。镇江的盐商李翼如为援助淞沪抗敌,将他所有房产全部变卖捐赠。他的房产在江都与泰县交界的樊川镇上,典基有170间,内有花园回廊,亭台湖石。门外街市房屋49间,建筑费花7万多元,连地基价值10万元以上。他找到劝募委员会,要求将他的房产估价后全数购买救国公债。李家是淮扬八大盐商之一,可惜家道中落,他膝下无子,他说:“国就是家,没有国就没有家。”
着名报人史量才夫人秋水太太继承先生抗日遗愿,请《申报》将庐山庐林老三号门牌房产连同家具一并无偿捐送政府拍卖,以所得作抗日捐,并不必调换救国公债。苏州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一生爱国,他于1936年夏去世后,夫人汤国梨能诗善文,更深明大义。淞沪炮声,牵挂于心。从苏州到上海,只一个小时的火车,运兵的军列日夜从苏州经过。54岁的章夫人手头并不宽裕,她将侍其巷的一所房屋变卖,作为救国捐款。姑苏自古多英才。风光秀丽的灵岩山,是抗金名将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合葬处。山上的灵岩寺,是中国佛教净土的着名道场之一。高僧印光法师多年掩关报国寺,与百人法师,甘于淡泊,苦修身心,并无多少积蓄。上海抗战的烽火,使静修的山僧无法平静了,他们想到军队需要接济,难民要救济。于是,印光法师带头捐大洋600元,灵岩常住捐216元,德森法师捐了20元,妙真、了然、恒智等法师各捐10元,山间高僧极力募捐,共凑成国币1013.8元,交给一位名为曹松乔的居士转交吴县抗敌后援会。他们表示:“寺院下院,可收容无依难民,行善积德,乃出家人之本。”远在西藏的班禅大师也参加了捐款抗战。他致电说:“为争民族永久生存作悲壮之抗战,班禅路阻西疆,心系南天,除布施青康各大庙高僧,设坛诵经,祝祷我军胜利外,捐法币3万元,并购救国公债3万元,用作抗战之需。”
在这国难当头之时,无论达官名流,还是山野乡民,都为着救国的目的,心想一处。9月12日的《申报》刊登一则消息:“广西恭城县西岭乡乡民何焕三,近感国难已极,义愤填膺,特将所有田业,尽其每年收入之租谷300担,捐作抗日军粮,且决定如抗战十年,捐助十年,抗战到底,捐助到底,自己另谋生活。此种毁家纾难之精神,殊足钦佩,而长期输将之义举,更为空前。该乡乡长朱如标,业经呈请县府转呈省府备案附予褒奖,并转呈国民政府嘉奖,以资激励。”《申报》还说:“南京江宁县江苏第十区保安司令拘留人犯108名,以暴日横行,同声愤慨,发于‘九·一八’纪念日全体绝食一天,将应得之口粮10.8元,悉数捐为抗敌之用。铁窗牢狱中的犯人,他们一无所有,只能以饥饿来报达对国家与乡土的养育之恩。”
上海民众的抗日义举,也激励了海外的中国人。号称“南天王”的粤军实力人物陈济棠虽然积极清党反共,但在外族入侵之时,力主抗战,升任两广抗日救国联军总司令。后来出国考察欧洲军事政治。淞沪抗战爆发,陈济棠心系祖国,他在意大利致电南京政府,慷慨捐献港币700万元,以充抗日军费。一位名叫郑玉书的菲律宾侨胞,原籍福建永春,民国初年曾在闽军当陆军医院院长,后来到菲律宾做进出口生意。正当他事业发达之际,日本的洋布倾销南洋。为了挽救中国的纺织业和他的公司,郑玉书出巨资到上海开办了大型的纺纱厂和大型织布厂,准备将中国货出口南洋与日商竞争。不料事业初创,上海战争爆发,郑玉书感慨于国难一日深于一日,他目睹上海民众的爱国行动,不甘落后。郑玉书写了一封信给他的任职上海财政局长的好友徐桴,认购了2万元的救国公债,并将自己用的牌照为11852的轿车转助抗敌后援会使用。他在上海有房产,他将每月的房租3,794元按月如数交给政府,抗战一日不停,他的捐助一日不止。财政局徐局长说:“郑先生向来慷慨,乐善好施,对于社会公益事业,都很热心。这次长期捐款,更显出他的爱国热忱,希望全国的地主富商,激发良知,积极努力,踊跃捐款,共同度过艰难时期。”还有一位新加坡来沪观光的华侨叶逸君女士,置身于热烈捐输的上海街头,她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之心被深深感动了,她来到《申报》,拿出200元钱,请报馆代转给前线官兵,以表示慰劳。
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奔腾着千载不息的民族情。
祖籍福建的南洋巨商胡文虎,以他的“虎标”良药风行世界。他出生于缅甸仰光,他精研中医中药,他靠祖国的传统医药赢得了事业和人生的辉煌。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中国受到了日本的侵略,他嘱咐永安堂经理胡桂庚捐赠八卦丹、万金油和头痛粉各50打,以后继续提供。
捐款、捐物,有什么捐什么,需要什么捐什么,前方和后方,军人和市民,结成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秋风夏雨,战地的官兵在风雨中苦战,上海民众立即行动。呢绒业公会率先制出700件雨衣送上前线,接着,隆坡赛路林公馆捐了140件,山海关路甘公馆捐10件,一位叫浦叔鸿的市民买来上等雨衣布五匹捐献,希望代制雨衣后送往前线。
凡是前线需要的,上海市民都积极募捐,建工事需要麻袋,扬子饭店经理关玉亭捐献1.2万只。听说战地要自行车,他又买来十辆捐献,还有一大批跑鞋。律师伍守恭,将自己喜爱的一辆马立斯篷车转交给36师使用,他说:“前方比我更需要。”
毛巾、牙刷、衬衣、糖果、火腿、面包、汽水、香烟、袜子、手帕、水瓶、火柴、信封、急救包、药品……上海人把百货公司和食品商店里的东西都搬到阵地上去了。
听说前线有些士兵吃不上饭,地方协会立即做了两万个光饼,儿童界救亡协会用捐款定制了山东咸包子5,000只,还有凤尾鱼、牛肉、香蕉等食品水果,一位9岁儿童捐了一架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