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成立一个新的情报机构——战情协调办公室(后改为战略机构办公室),执行在敌占区制造动乱、搜集情报、从事敌后破坏活动等任务,负责人是威廉·多诺文。1942年,该机构为支援亚洲战场,向缅甸派出一支特遣队,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
组建第101特遣队
1942年2月,日军攻入缅甸,战情协调办公室特别行动队主任向多诺文提议,组建特遣队赴缅,支援史迪威的部队。多诺文采纳了其建议,并很快通知史迪威。史迪威表示同意,并提出特遣队由他的老部下卡尔·埃夫勒上尉指挥。1942年,埃夫勒率领仅有几十人组成的第101特遣队进入缅甸。史迪威交给特遣队的任务就是:进入缅甸丛林,采用各种方法袭击日军。史迪威说:“我想听到的一切就是从密林里传来的隆隆声。”
克钦人带来全新战法
埃夫勒奉命在缅甸北部边境纳济拉的一个印度茶场安营扎寨,他意识到,未来的丛林作战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为此,他广泛招募人员,扩充军队。前来应召的有英国军队的士兵,有难民营里的难民,最多的则是缅甸当地的克钦人。
埃夫勒要把这些新兵训练成所向披靡的丛林战士,他要求新兵掌握收发报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使用。克钦人很快喜欢上了炸药和密码,但对复杂的新式武器却一筹莫展。他们告诉埃夫勒,他们喜欢使用滑膛枪,不愿意摆弄结构复杂的现代枪械。埃夫勒立即向美国国内求援,他在电报里说:“当地人喜欢滑膛枪,他们可以自己制作黑色火药并使用废车上的螺丝母当弹药。”美军立即运来500支斯普林菲尔德土枪,这些枪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生产的滑膛枪,在库房里已经尘封了80年。可是克钦人对它们爱不释手,并携带它们经历了整个缅甸战争。
克钦人的加入给特遣队带来了古老而又实用的作战方法,他们擅长用祖先流传下来的捕猎方法对付日本人,美国人也很快学会了这些方法。特遣队员在小路的两侧埋满尖尖的竹签,当日军巡逻队到来时,特遣队发动突然袭击,慌不择路的日军就会扎在坚硬的竹签上。有时他们也设置一些装有弓弩和绊索的陷阱。他们还用土洋结合的方法发明了一种新的作战利器,在一个5英寸的空心钉中,装一颗子弹和一个压力起爆器,当日本兵踏上这颗子弹时,子弹被引爆,钢钉就会穿透他的脚或身体。一名特遣队员后来回忆说:“空心钉在日本人中间引起难以名状的恐惧,甚至当我们放弃使用这种装置时,敌人仍心有余悸。这种威胁,拖慢了敌人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