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宋美龄美国演讲盛况
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至今还可以看到“院外援华集团”的影子,他们无孔不入、不择手段地在美国“政治市场”发动金钱攻势,笼络、收买政客、传媒和各界人士使其影响美国的对台政策。
1948年末,宋美龄为了挽救即将灭亡的国民党政府,再度踏上了向美求援的路程。但是,只可惜此时的美利坚已经不是罗斯福时代了,杜鲁门总统为她准备的不是一条红地毯,而是一条冷板凳。宋美龄只好改弦更张,转到幕后当老板,指挥一批从蒋介石那里领取薪金的代理人,组成美国“院外援华集团”,进行给国民党政府“输血”的活动了。
“院外援华集团”的起源
所谓“院外援华集团”,实际上由两部分人组成,它的核心是一伙财源充实的中国国民党官员;它的外围是一群美国右翼政界的核心人物。在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甚至到六十年代,这两部分人为了共同支持蒋介石政府及其重返大陆的反动图谋,曾在美国社会形成了一股反共反中国人民的政治势力。
院外援华集团“内部核心”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夏季。当时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来到华盛顿,其任务是谋求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宋子文创办了他自己的公司,重金聘用了一些有影响的美国人。据悉,宋子文有一次对一位美国国务院的官员说:“事实上,你们政府里发生的任何事情,我在三天以内没有不知道的。”宋子文一直在那里活动,迟迟于1943年才离美国回国。
在宋子文离开以后的这段时间内,华盛顿已经不需要巧言令色的中国说客了。因为当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开始定期把美国高级官员派往重庆。此外,宋子文在华盛顿期间刻意结交的“朋友”已陆续进入美国政府的一些重要岗位。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忽视充实他在美国的办事机构。1948年夏季,宋美龄的大姐宋蔼龄和大姐夫孔祥熙及他们的儿子赴美定居。很明显,他们也责无旁贷地肩负着蒋介石谋求更多援助的“使命”。
经过这些努力,1948年美国大选以前,蒋介石及其亲信确实利用各种方式谋求到了美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但是这些援助的用途是否合法,常常受到怀疑。当时在美国,到处流传着关于
宋子文和孔祥熙以及他们的家族用这些援助大量投资并从中获利的传说。而且还有人不断提出指控,声称这些利润的一部分又流回美国,用以为国民党谋求更多的援助。
第一夫人亲自出马
由于继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华援助态度不够积极,蒋介石派驻美国的代表向各方面游说,希望使杜鲁门在1948年总统大选时失利。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派陈立夫出访美国,交给当时正再次竞选总统的纽约州杜威州长一封亲笔信,并与之进行了密谈。陈立夫刚回到上海,《新闻天地》杂志就发表消息称:“杜威州长竞选为美国总统,似有操胜券之势……据陈副院长立夫云,如果杜威当选,则将采取特别措施向中国供军事援助。”
杜威在1948年大选中的失败,使蒋介石感到失望,特别是得知杜鲁门政府于大选刚刚结束就开始认真地重新估计整个援蒋计划,蒋介石更感到问题的严重了。应该说,这些事态的发展成为了促使蒋夫人于1948年12月1日重返美国的部分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院外援华集团”在随后几个月中整顿和扩大的原因。
宋美龄亲自领导“院长援华集团”的活动,大部分时间是在纽约市里弗代尔区的孔祥熙家里。她同各种团体的中国人举行“每周战略会议”,他们都能在美国政坛进行有效的活动。这些人有的正在国民党政府中做官,有的是先前当过官,而他们又大都是拥有大量财产的富翁。据知情者说,参加会议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人包括孔祥熙和宋子文在内,在纽约市内或者从纽约向外开展活动,其中多数为富豪,却不担任官职;另一类人在华盛顿工作,由蒋介石最信任的代表团领导人组成,包括国民党政府驻世界银行的代表俞国华,驻美国使馆的武官皮宗淦,空军购料委员会驻美人事处主任毛邦初,以及陈之迈等。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但实际上,仍然是他一人独揽军政大权。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国民党驻美使馆官员以及蒋介石派到美国的各种所谓代团的负责人依然直接向蒋介石汇报工作。到了1949年年中,也就是宋美龄逗留美国仅仅半年时间,某些负责争取美援的负责人即告知蒋介石,在美国的新的“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了。
网罗美方 “人才”
宋美龄除了利用在美国的国民党官员四处活动,还雇用了一些美国代理人,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应该算是威谦?j?古德温,他过去是老“基督教阵线”的一个成员。1944年他成为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司库,这个委员会曾反对第四次提名罗斯福为总统候选人。1948年4月9日,古德温按照外国代理人登记法,登记为中国全国资源委员会的代理人。合同规定他的年薪为三万美元,外加各种经费。以1949年3月31日为期来看,他从1948年以来全年的费用达到二万二千八百五十七美元。同年6月,古德温又一次通过中国通讯社登记为中华民国政府的代理人,年薪为二万五千美元,外加经费九千七百七十六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