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甩手榴弹都是先拉了弦停一停再扔出去,三秒钟爆炸的平扔,五秒钟爆炸的扔高一些,所扔出的手榴弹都是空炸,增强了杀伤力。
曾平章小组其他两位同志相继负伤下了阵地,他根据敌人进攻的规律,在敌炮击时他利用山的陡坡隐蔽自己,待敌人冲上来时,他突然跃到前面弹坑里,使出他投手榴弹的“杀手锏”。
下午一时,敌人对于这个一人坚守的凹部,经过三十分钟的狂轰滥炸后,自信连蚂蚁都无法藏身了。两个排的敌人涌进山凹。这时浑身已成血人的曾平章从地上一跃而起,操起一根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志愿军政治部为曾平章记一等功,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美国合众社记者就曾平章事迹曾报道:“3支韩国的军队,两支‘全军覆灭’,第3支只剩下18个人,等他们冲上山顶,一个中国士兵站起来,挥舞着手臂向韩国军队投掷手榴弹。他几乎单独击破这次进攻。”
或者,曾平章就是王成的原型?
也许,战斗英雄杨国良才是原型
11月12日凌晨,敌人以密集的炮火向我九十三团三营防守的597.9高地11号阵地进行猛烈轰击,撕开了一天的血腥战斗。
4时30分,进攻之敌1个多排,在炮火的掩护下,碰上了我阵地上的“钉子”--守卫在前沿的九连九班杨国良、石玉堂、陈宗才战斗小组。
杨国良小组利用弹坑垒上麻袋构筑的简单工事,将敌人放到20米左右,一连打退敌人3次冲击,歼敌50余人。石玉堂、陈宗才两位同志相继牺牲,前沿阵地只剩下杨国良一人了。
天大亮,敌人采取多路进攻的战术,向11号阵地蜂拥而来。杨国良在全排的火力支援下,沉着应战,不停地以冲锋枪、手雷、爆破筒奋勇抗击,歼敌60余人。
最后敌人以1个多连的兵力层层逼近,正面进攻和从两翼迂回,把杨国良夹在当中,他在扔出最后两个手雷后,操起一根爆破筒跃入敌群。
战后,杨国良荣立特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王成的原型会不会就是杨国良呢?
班长刘保成的事迹也与王成类似
11月19日凌晨4时30分,一o六团所属炮兵及支援炮兵开始对6号阵地进行猛烈轰击。刘保成率领全班利用炮火的掩护快速进入冲击出发阵地。
天边曙光微露,连指挥所发出了冲击信号。刘保成指挥全班按预定计划分3路向6号阵地冲去。
副班长李盼功带着一个战斗小组首先从左侧迂回过去。他们先敌开火,吸引敌人的火力,以掩护另外两路的攻击。山顶上的敌人听到枪声,拼命地向受到威胁的右侧射击。就在敌人火力全部向阵地右侧倾泻时,正面进攻的刘保成投出几颗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瞬间,他跃出石崖,又顺势甩出一个手雷,“轰!”的一声,山腰上敌人的一个火力点顿时成了哑巴。
战士们迅猛地向上冲去。突然,敌人密集的火力转向正面。刘保成、高守余、唐祈禄三人被压在一个弹坑里。唐祈禄受伤了,很快就昏过去了。
这时,敌人察觉到了正面是主要威胁,火力全部射向这个弹坑。刘保成和高守余望了一眼身后,通往指挥所的道路,已被敌人炮火隔断。天快亮了,在朝霞中,五圣山隐约可见。
刘保成带着高守余顺着山凹向上迂回。在离山顶只有10多米时,被敌人发现了。顿时山顶上枪声大作,子弹像泼水一样扫射过来。高守余发现班长一个踉跄,鲜血从背上的弹孔里涌了出来,他赶紧冲上前,扶住刘保成。
刘保成挺起身来,推开高守余,连续甩了几颗手榴弹,摇晃着身子冲上山顶。他手持爆破筒,高喊“毛主席万岁”毅然冲入敌群。“轰隆!”一声巨响,刘保成用血肉之躯为战友们铺平了前进的道路。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给刘保成追记一等功,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难道王成的原型就是他?
是谁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惊天地泣鬼神之语
刘跃清说,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据战后统计,上甘岭战役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共有三十八个勇士,其中像王成那样手持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十二军有五位,十五军有三位。“因此,他们都有可能是王成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