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为对付化学武器建起分厂
“陆军部为扩充豫兵工厂起见,来电致部,调汉阳兵工厂熟手200名以资应用……”“汉阳兵工厂于河南之巩县设汉阳兵工分厂,工事业已落成,日下正由汉阳运送机器,该厂之制造以炮弹及其他弹药为主……”刊登在1918年4月5日和10月13日《民国日报》上的这两则消息,表明巩县兵工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心想控制兵工厂的袁世凯已于1916年6月亡故。
袁死后,兵工厂成了香饽饽:1916年被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控制;1920年7月,直系军阀吴佩孚进驻兵工厂;1926年,厂子又落到了军阀憨玉琨手中;1927年,兵工厂属冯玉祥管辖;1930年,蒋介石占领巩县,该厂从此隶属南京国民政府,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孝义兵工厂”。
事实上,国民政府曾以兵工厂作掩护,又建造了分厂。据孙宪周、董洪贤等文史专家介绍,该厂对外叫“巩县兵工厂分厂”。董洪贤说,九一八事变后,为抵抗日军的化学武器,国民政府求助美国官方和科技界协助筹建工厂。
档案记载,兵工厂分厂的设想是建立生产防毒器材、工业原料等在内的9个工厂。1933年1月,国民政府在巩县兵工厂附近征地630余亩,1934年年底生产工房竣工,设备安装到位。1936年2月1日,巩县兵工厂分厂成立。据档案记载,兵工厂分厂的筹建费用分两部分,“向国外订购设备和来华人员费用,共支付美金48万元;用于征地、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辅助工程、铁路专线等,共支付国币150万元”。
作为一个独立的兵工厂分厂,该厂装填各种炮弹所需要的金属弹体、引信等,均由巩县兵工厂供应。“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分厂紧急西迁,生产中断。”董洪贤透露,分厂从巩义迁移得非常彻底,目前,分厂原址上没发现任何遗存。
工运罢工斗争曾受刘少奇点评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自1928年起,兵工厂的工人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运动。
档案记载显示:1928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共产党员李震刚化名李占元,到兵工厂以做工为掩护,建立党的组织。1929年9月下旬,又派张绍珍打入兵工厂,建立了中共巩县兵工厂党支部,直属河南省委领导。其间,兵工厂的工人积极分子在李占元和张绍珍的领导下开展了“抢面粉”、“反克扣”、“争双饷”等斗争……
1931年12月,兵工厂党支部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当时,兵工厂有年底双薪制度,即某个工人全年歇工不超过5天,年底多发给一个月的薪饷。如果歇工超过5天,则多发半个月的薪饷。当年12月23日,工人的双薪没有按时发下来,可是厂长和部分职员却准备扣下35万元“红利”准备私分。工人们群情激愤,提出抗议,厂党支部决定领导工人进行罢工。27日,部分工人关车停机,开始罢工。他们包围总务处和工务处,捣毁了办公室,砸开了军械库,拿出枪支和手榴弹,与前来镇压的厂警和卫队对峙。后来,工人们终于领取了一个半月的薪饷。
值得一提的是,为争取工人权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另一起发生在1932年的罢工运动,是当时军工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斗争,在全国造成了很大影响。记者查阅档案了解到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1932年1月1日夜,乘全厂工人放假,厂警和卫队按照工厂当局圈定的名单,抓捕工人170名。共产党员段炳恒被厂方爪牙施以重刑,但他坚贞不屈,保守了党的秘密。为营救被捕工人,厂党支部决定再次开展罢工斗争,并提出“不放人,决不开工”的条件,同时帮助解决了被捕工人家属生活上的困难,稳定了罢工队伍的情绪。这次罢工目标明确,组织得力,坚持了一个月之久。最终,厂方答应工人们的要求,释放了被捕工人,罢工期间工人们的薪饷照发,罢工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1932年3月18日,刘少奇同志发表了《某某兵工厂罢工斗争的经过和教训》一文,对这次罢工的原因、情节、结果以及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该文称:“我们要向工人解释:工资不够维持生活的原因,是物价高涨,物价高涨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战争的破坏所发生出来的结果。因此工人要解除本身的痛苦,就必须驱逐帝国主义和消灭军阀战争……”
兵工厂作为当时中国比较先进的军事工业基地,产品实战效果如何?后来厂子又是如何迁移走的?请关注“巩县兵工厂探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