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北方大陆业已解放,但长山列岛(俗称长山岛)仍被国民党一股残余部队所盘踞。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处于黄海与渤海交汇处的长山列岛,既是出入渤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拱卫京津的门户,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国民党残部依仗海洋天险、海防要冲,在岛上构筑起严密的防御工事,封锁我海上运输线,对从港澳经海上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民主人士造成威胁。为此,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下令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长山列岛。这次渡海作战比后来广为人知的海南和金门的渡海作战都要早,是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渡海作战。担任这次作战总指挥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许世友,他成功创造了陆军打海军、木船打军舰的经典战例。
1947年10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占领了长山列岛,随后移交海军防守。驻在岛上的兵力有:国民党海军巡防处,陆战第二团,警卫第六营各一部,以及地主还乡团武装等共计1500余人,并配有“美宏”、“中权”、“太照”、“太和”4艘军舰和10多艘炮艇。国民党守军以长山为主阵地,其它小岛为卫星阵地,以主力舰艇集中于列岛中央海面机动作战,妄图凭借海上天堑长期据守。作为其在北方海上的反攻基地,用以封锁渤海湾,切断山东和华北、东北的海上联系,并不时派遣武装特务骚扰沿海港口。他们狂妄叫嚣:“南有台湾,北有长山,国军防御,固若金汤。”妄图伺机对我解放区反攻,以“光复”大陆。
1949年7月,为解放山东全境,拔掉这颗位于海上交通要道的“毒牙”,并为日后渡海作战积累经验,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第三野战军抽调山东军区及胶东军区部分军政干部组建“解放长山列岛前方指挥部”,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著名的虎将许世友担任总指挥。华野二十四军七十二师在完成渡江战役之后,奉调北上,接受山东军区指挥;同时调配特种兵纵队炮兵第十三团、胶东警备第四、五旅各一部以及北海分区的地方武装组成攻岛部队,发起长山岛战役。
对这次渡海作战,许世友慎之又慎,他确立的作战方针是:“隐蔽接敌,强攻登陆,逐岛攻击,稳步推进。”为此,他作出如下战斗部署:山东省军区炮团三个连配属七十二师两个团,由蓬莱水城、刘家旺一线起渡,主攻南长山岛;警四旅以两个营和山炮、迫击炮各一个连为左翼,依次夺取大、小黑山岛和庙岛;警五旅以两个连为右翼,攻占大、小竹山岛。各炮兵部队由特纵炮兵团统一指挥,首先摧毁敌前沿阵地,支援我攻岛部队登陆。尔后,向敌纵深延伸炮火,摧毁敌军指挥所,压制反击增援之敌,并以最大射程的火炮阻拦可能从长岛以南海面逃跑的敌人。
许世友十分清楚,海战不同于陆战,如果没有足够的渡海运输工具、技术娴熟的船工和熟悉海岛地形的向导,陆战部队再强大也完不成任务。于是,在准备工作的一开始,许世友就结合地方组建了“解放长山岛支前委员会和支前指挥部”,在烟台、蓬莱等沿海地区共征集汽船53只、木帆船600余只,船工2500余名,还选配了近百名熟悉地形、岛情和富有经验的党员、干部、民兵为参战部队当向导。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已掌握的潮汐规律,许世友将我军渡海攻岛的时间锁定在7月31日。为使战前准备更加充分,许世友的指挥所推移至前沿,参战部队抓紧时间进行战前训练和渡海演习。到7月中旬,我主攻部队已进入阵地,我炮兵各部也已做好射击准备,东自刘家旺、西至栾家口几十公里的海岸线上,集结的大批战船正严阵以待。7月20日下午,许世友命令进行一次强大的试炮射击。沿岸所有的大炮一齐怒吼,炮弹倾泻在敌军占踞的岛屿上,打得守敌和军舰乱作一团。
但天有不测风云,7月26日,就在总攻前夕,一场胶东半岛罕见的12级台风刮来。到28日,天空仍然风雨雷电交加,我军准备参战的几百只木帆船几乎全被巨浪抛上海滩,海岸线上,到处都是破损不堪的渔船。
面对困难,许世友并不畏惧。在他看来,这场台风有弊也有利,它既给我军攻岛作战增大了难度,也让岛上国民党守军产生侥幸心理,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和松懈。因此,在认真听取沿海灾情的汇报后,他铁拳一挥:“我们要坚决地打!船坏了算什么,可以再修,我们决心不变,时机成熟了,还要马上发起攻击!”许世友的钢铁决心,给各级指挥员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一个新的作战补救计划迅速展开,一场争分夺秒的抢修船只战斗打响了。经过军民5昼夜的连续奋战,被损坏的船只全部修好。同时,上级又从烟台、龙口一带调来补充船只200余艘。至8月9日,被台风破坏了的海上输送能力得以恢复,攻岛作战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我军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