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为何弃锦州 拒绝服从蒋介石的抗日命令

来源:综合 时间:2014-05-12 18:44:57

  张学良的东北军是国民党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军队,是唯一一支让日本人都不敢小视的中国军队。但是这样一支军队在抗日期间,竟然采取不抵抗的政策,我们就了解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吧。

  很多战争中的历史我们只有通过对于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进行相应的推断才能大概的还原事情的真相,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下张学良为何放弃锦州吧。

  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本书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为您一一还原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决定性细节,将历史的真相交还给您。

  1931年9月18日,天黑后,川岛带着他的中队向柳条湖方向快速前进。他在距爆炸点3里处的文官屯设立指挥所,随后把河本末守派了出去,后者带领7名士兵摸向柳条湖南满铁路段。河本在铁轨边埋好42小包黄色炸药。随后,起爆了炸药。

 

  

张学良为何放弃锦州

  张学良为何放弃锦州

  事变爆发前不久,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才赶回旅顺。

  事变爆发时的关东军主力是多门二郎的仙台第2师团,师团司令部在辽阳,兵力分布在旅顺、沈阳、长春、公主岭、海城、铁岭、鞍山等地,实际兵力10400余人。此外,在南满一带,有6个独立守备大队,接近5000人。加上宪兵、警察、在乡军人、武装侨民,总人数有20000多人。

  驻沈阳的,是这个师团的平田幸弘第29联队。

  在板垣的调遣下,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长岛本正一率其他中队投入进攻北大营的战斗。这名一直不知道行动计划的大队长,还有点反应不过来。板垣又以关东军司令部的名义,把守卫在铁岭的独立守备队第5大队调来,凌晨4点加入进攻。随后,又令平田联队进攻沈阳。

  驻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第7旅,但旅长王以哲没在营中,营地里的最高指挥者是该旅参谋长赵镇藩。遭到日军突袭后,赵镇藩急报东北军参谋长荣臻,问怎么办,打不打。荣臻一个电话挂到北平,但没找到张学良。他给北大营的回复是:先别还手。

  张学良当然没从人间蒸发,当今田新太郎和川岛正带着一百多名日军打北大营时,他正在前门的戏院看梅兰芳演戏,后来总算被荣臻联系上了,张也慌神了,马上召集部下商量对策。张学良的跟进对策是:按局部事件处理,以免给日本人扩大冲突的口实,也就是“不抵抗”。

  张学良不知道的是,北大营外的日军士兵比他紧张多了。当时很多鬼子都抱着估计要战死的想法。因为他们才一个中队,180人满员,北大营可驻着东北军的一个旅,好几千人。所以,炮击后步兵跟进时,他们又喊又叫、又蹦又跳,自己给自己壮胆,但后来他们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天蒙蒙亮时,里面一个旅的东北军魔术般地消失了。

  说得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上面叫不抵抗,但日本人正端着刺刀往里冲,等死么?要撤退,怎么撤?日本人的炮火在那了。东北军没办法,只能冒着日军的弹雨,推倒围墙撤走。那一夜,难死了中国人!

  按石原的设想,关东军必将陷入苦战。即使顺利的话,占领沈阳,驱逐东北军,至少要用三天时间。令他没想到的是:当平田联队于19日上午10点开进沈阳时,距柳条湖爆炸12小时不到。日军伤亡24人,东北军扔下200多具尸体,沈阳陷落了。

  事变爆发当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南京中山码头上了“永绥”号军舰,前往南昌督剿红军。9月19日,当蒋介石到达江西湖口时,在军舰上接到来自上海的急电,上海的消息不是来自沈阳,而是来自东京,说东北有变。

  随后南京那边才接到张学良的电文,于是政府急电蒋介石,要求其回南京商议对策。蒋介石从湖口赶到南昌,随即又乘飞机返回南京。在南昌时,蒋介石给张学良发去电报:

  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日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避之。近情盼时刻电告。

  九一八事变和“皇姑屯事件”一样,是关东军主谋下的擅自行动。事变爆发后,日本首相若槻礼次郎向天皇抱怨:我手上既没有外务省的报告,也没有陆军省的报告。

  至于军方那边,陆军大臣南次郎和参谋总长金谷范三顺坡下驴,既然关东军已经开启祸端,那就先看看形势再说。

  在关东军“激情邀请”下,日本驻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已派军队进入中国境内了。他的参谋神田正种果然发挥了作用。关东军参谋片仓衷后来在《“满洲事变”机密政略日志》中这样感慨:如果驻朝鲜日军不来增援,结局不过是重蹈昭和三年事变“皇姑屯事件”的覆辙而已,不设法将其牵扯进来,一片苦心很可能化为泡影!

  我们可以原谅张学良对风云突变的沈阳局势的误判,那么随后关东军进攻锦州时张的做法就叫人彻底无语了。事变后,张学良把辽宁省政府迁到锦州,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也挪到那里,把东北军主力近20万人都聚集在锦州周围。

  1931年底,关东军决定打锦州。说是打,其实步兵并没有跟过来,只是派了飞机轰炸。关东军当时不是没有飞机嘛,这飞机哪来的?说起来令人苦笑:在沈阳缴获的。当时,张学良的东北军有飞机300多架,都拱手送给了日本人。而此时南京国民政府有多少架飞机呢?100多架。之所以先派飞机炸,是因为日本人也有点含糊:锦州有近20万东北军,他们关东军才多少人?沈阳的东北军没抵抗,锦州的大军呢?

  关东军作出进军锦州的计划后,东京的陆军参谋本部连下了四道命令,让他们马上住手,别再妄动。军部对那里的局势完全没底,担心一旦张学良集结在锦州的大军抵抗起来,关东军那点人会被立即下了馄饨。但此时石原、板垣已完全靠赌了,把这四道命令扔到了一边。当然,这两人把持下的关东军司令部也明白,在违令后,他们也就站到了悬崖边:除了取胜外,已没别的路可走。

  这时候,全国都在看锦州。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孙科主政,蒋介石已引咎下野)明确下令,让张学良指挥东北军进行抵抗,不得再放弃锦州。但结果是:关东军刚在锦州扔了几颗炸弹,张学良就决定一枪不打地放弃锦州,把近20万东北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张的理由是:缺少武器和中央的支持,不想有无谓的牺牲。

  张学良没叫东北军还手,但他的手下黑龙江的马占山将军还击了。1931年11月4日,在嫩江桥打响对日抗战第一枪。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很多人认为“不抵抗”是一种策略,跟卖国什么的无关。因为如果真要打的话,这仗是打不赢的。中日的总体战力,日本强于中国不少,这没问题;但具体到九一八事变的情形,东北军要是抵抗了,就一定会完败吗?在沈阳之夜,当日本人用1905年的火炮轰击1931年的北大营时,其实你可以感到他们当时的处境有多糟。

  锦州的情况更是如此。当时日本还没大打的准备,擅自行动的关东军一旦受挫,日中就得回到谈判桌上,如果那样的话,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也未必是东三省全部沦陷。而锦州是张学良挽回沈阳误判的最好机会,但他却不想要这个机会。

  说起来也有点可笑,张学良的做法直接导致东京内阁的倒台。事变发生后,从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到内阁首相若槻礼次郎,都不赞成关东军继续玩火,主张跟中国谈判,但没想到关东军的冒险一次次成功,内阁最后只好全体辞职。至于军部那边,刚开始还比较保守,并不主张进攻锦州,但随着关东军节节推进,强硬派完全压倒保守派。南次郎陆军大臣和金谷范三陆军参谋总长虽然因“无力约束关东军”而在年底双双辞职,但这时陆军省和陆军参谋本部已经把手握到一起:既然搞得如此顺利,那就趁热打铁把嘴里的肉咽下去吧。

  正是因为张学良的纵容,让日军开始越来越得寸进尺,让其更加更加的嚣张,也为后面的全面侵华打下了伏笔。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