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之二:5月25日14时,60军命令180师两个团北移马坪里,一个团在驾德山(马坪里南)掩护伤员撤退。次日10时24分,军部突然改变命令,要求180师停止北撤,在驾德山和北培山(驾德山南)一带继续阻敌。接到军部第二道命令时,538、539团已向北走出10多公里,但郑其贵坚持执行上级指示,命令539团掩护和转移伤员,538团往回走,与540团共同阻敌。对此,538团领导很有意见,建议不要变更命令,还请求到师部面陈意见;540团政委李懋召也主动表示两个兄弟团不必回来,自己断后。然而,郑其贵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他坚决要执行上级命令(张城垣《志愿军180师受挫始末》[上])。事后看来,180师在26日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执行军部25日的第一道命令,全师脱险问题应该不大,负责运送伤员的539团在26日脱围而出就是明证。对此,亲历是役的180师政治部干事张城垣评价说:“师长机械地执行第二道命令,使我师丧失了摆脱重围的良机。”(张城垣《志愿军180师受挫始末》[上]) 然而,把所有责任都推到郑其贵一个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实际上,人们对很多事情往往都是根据“结果”作出“结论”。在不少人的回忆中,郑其贵是个“好人”,也是“机器人”,如上级的指挥和命令准确、及时,他只会得功不会有过。试想,如果郑其贵率部成功突围,他就不是“机械执行”而是“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了。郑其贵的悲剧一定程度上是“通讯工具”惹的祸。 美国著名历史学者、《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的作者贝文·亚历山大曾这样评价志愿军:“也许由于缺乏通讯设备,最严重的问题是部队过于死板。譬如团一级才有无线电、营一级才有电话,营以下部队只能靠通讯员、军号、哨子、信号弹和手电筒来联系。战术上的僵硬死板有时后果极为严重。营级以下的指挥员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一个营一旦投入战斗,往往要打到弹药完全用尽之时,即使这样做徒劳无益,甚至可能导致战术上的自杀后果。”团级以下通讯工具落后,团级以上通讯能力又如何?志愿军司令部发出的命令到达各兵团,通过译电、发出、再翻译出来到各兵团首长处,需要3小时以上。兵团与各军之间的通讯更不顺畅,众所周知,3兵团与各军曾失去联系达3天之久(23日下午至25日下午),就是在3兵团电台未被炸毁前后,其与各军之间的通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例如,3兵团于5月22日给60军发的电报,虽然17时就发出,但60军当天深夜才收到,耽搁了整整六七个小时;25日18时50分给180师发的电报,后者第二天10时24分才收到,更耗去15个半小时之久!兵团与军之间的通讯联络尚且如此,军与师之间的通讯能力可想而知。实际上,中共军队自建立后,通讯工具和通讯能力一直是个弱点,不过大家都习惯了在联络不畅的情况下指挥作战。因此,苏联军事顾问科切尔金少将在给苏军总参作战部长的报告中写道,在志愿军中,上级机关“同部队失去联系,都泰然处之,没有一个人着急”(《科切尔金关于中国军队情况给苏军总参谋作战部长的报告》,1951年6月16日)。
细说志愿军180师师长郑其贵和180师的失利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11 00:23:14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0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 最倒霉的越南特工队:因唱错歌被我军消灭
- 中国培养出来的越南空军:令美国人吃惊的对手
- 战斗在高平的七天七夜:对越作战时部队曾经断粮
- 毛泽东的最后一仗:81岁时指导西沙群岛保卫战
- 愚蠢的萨达姆:瞎指挥葬送王牌直升机
- 风涌南海万顷波:中国军队三战越南收南沙!
- 歼7与美无人机在1.83万米高空的绝死一击
- 我军历史上的“神枪手”:从战士到狙击之王
- 大陆特赦国民党战犯:有10人申请去台湾而被拒绝
- 被日本人称为人间魔鬼的中国第一杀手
- 美国人眼中的中越战争:决定解放军的现代化方向
- 印军走火打死解放军副营长:桑多河谷冲突始末
- 南疆雨林中的遭遇战:全歼前来偷袭的越南特工队
- 李克农与毛人凤:国共“顶级特务”生死较量
- 鲜为人知:1950年蒋氏父子秘密派人回大陆求和
- 蒋介石逃往台湾时 解放军为何不打其座机?
评论热文
- 人民币诞生记:在大决战炮声中问世后迅速扩展
- 日本人记录的南京惨况:随军僧拿着佛珠杀中国人
- 习仲勋回忆:毛泽东晚来四天 我就会被活埋
- 战机误击客机 空姐万米高空坠落不死背后[图]
- 纳粹集中营苦力采访曝光 细述当年悲惨遭遇
- 小人物的一泡尿改变了台海关系
- 汉奸帮忙 甲午前后日本在华间谍神通广大
- 二战驻菲美军遭遇珍珠港式袭击秘闻
- 近代史10个战争常败国:德国善战 屡败屡战
- 邓小平亲定1984年阅兵目标:世界一流国际前茅
- 壮怀激烈:志愿军血肉之躯血拼联合国军坦克
- 1949年以来最大警匪枪战:曾要求坦克支援
- 八国联军也曾遭遇中国官场“潜规则”
- 飞虎队老兵曾被李先念所救 感念中美友谊[图]
- 美军战术核武器发展史:威力巨大的原子炮[组图]
- 机枪改变战争:两挺机枪等于拿破仑的一个步兵团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3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