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调查>

私募债遇冷背后:券商孤掌难鸣收益缺乏吸引力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2012-09-10 12:23:44

  开闸三月,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小企业私募债,逐渐由当初的火热逐渐转向平淡。《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由于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无法入场,私募债日益面临需求不足的挑战,这一新生金融产品正在遭遇发行困难。

  今年5月末,在短短数月的酝酿之后,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出炉;6月8日,由东吴证券承销的苏州华东镀膜玻璃有限公司5000万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完毕,成为全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第一单。

  自此之后,私募债发行一度出现了“排队抢购”的局面,成为资本市场上热议的焦点。与此同时,证监会迅速明确券商资管和公募基金可以投资私募债,为私募债试点的扩大创造了基础。到7月末,共有20多只私募债问世。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缺位的情况下,私募债需求不足的苗头逐渐蔓延。据悉,目前正在发行的数只私募债被迫采用“分批发行、分期成立”的变通方式,但仍有个别私募债面临首期认购资金不足、无法完成发行的窘境。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不能只是证监会开放了,只要银监会和保监会不放开银行、保险进行投资,单靠券商、基金来消化,私募债不可能做起来。”

  “在私募债推出之初,我们就在担心这个问题,因此一直呼吁监管机构能够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定向宽松",从而真正起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某券商固定收益部董事告诉记者。

  实际上,尽管券商资管与基金公司可以通过定向产品投资私募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尴尬境地。“由于私募债单只发行规模往往不过数千万,对于动辄上十亿的基金产品而言,出于最基本的风控考虑,不会全部吞下某一只私募债。”某基金公司研究员指出,“如果只买一部分,为了那几百万的债,还要费劲地去做调研,成本太高,不值得。”

  与此同时,多位市场人士向记者指出,私募债在酝酿之初,就与“高收益债”和“垃圾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从实际发行情况来看,其收益率距机构预期尚有较大距离。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上周透露,截至8月底,上交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完成发行21只,总金额20.55亿元,票面利率7%~11%。

  一位评级公司人士指出, 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各方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因为私募债定义的是高风险、高收益,但现在成为高风险、低收益的产品,收益率远远没有达到原来投资者所预期的18%、19%。

  “年化投资回报率超过12%的信托产品数不胜数,但私募债的投资收益率普遍在10%左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况且信托还存在刚性兑付。”北京某私募投资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去年末城投债发行利率普遍都在8%以上,而且安全性显然更好。”

  上述评级公司人士并称:“从发行人角度来说,发行成本过高,中小企业负担不了。”对此,他建议交易所可以借鉴银行间市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方式,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的集合发行。

作者:  责任编辑:刘辉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