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众:莫顿森站在了劳动经济学理论最前沿
作为一个劳动经济学学者,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我最熟悉的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戴尔·莫顿森。他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劳动经济学学者,并且奠定了工作搜索领域研究的基础。
莫顿森所研究的工作搜索领域,简单地说就是教人如何去找工作。正是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所撰写的两篇论文,奠定了这个当今劳动经济学领域最难课题之一的理论基础。它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后面关于这一领域的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都是基于他的理论基础。
劳动经济学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劳动经济学的理论这些年还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然而即使是在这一不断进步的学科中,工作搜索领域也是出于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因为它对分析技术的要求非常之高。所以一位工作搜索领域的理论奠基者获得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谓是名至实归。
而且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讲,如何让劳动者找到工作是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除了中国以外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所以这个时候肯定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至于说到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本人对此感到很悲观。有人认为中国人得不了这个奖跟欧美人的倾向性有关,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中国的经济学者和世界各国的交流都是比较多的。关键问题还在于现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水平还不处于世界一流水准,而要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必须是这个国家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整体达到一流水准。所以虽然现在有些中国经济学家获得了诺奖的提名,但是离得奖还存在很远的距离。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迅雷:中国经济学家距离诺奖比较遥远
西方国家实行高福利的政策,政府和居民过度开支,造成负债累累。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高居不下,各种抗议此起彼伏。因此,西方主要经济体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宽松的经济政策并未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需要在经济学理论上做出这方面的突破,这也是此次三位研究就业领域的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现实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隐性失业的情况并不比美国轻松,甚至更加严重。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影响到社会福利的供给,甚至还影响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聚焦于就业理论对于中国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距离中国经济学家还比较遥远。目前国内经济学家的研究较为功利,其辩证逻辑思维的方式与西方也有所不同。此外,中国目前的经济学研究还带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国内的经济学家注重比较研究,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经济学家应当突破目前的框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上。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高义:现实需要经济学理论作出突破
目前欧盟和美国的失业率高居不下,而主要经济体的适度宽松的经济政策并未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并带来了通胀的问题。而古典经济学理论却无法有效地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因此现实需要经济学理论作出突破。这也是此次三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大的原因。
中国经济学家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比较遥远。5至10年内不太可能。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学家才开始使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内的经济学家目前主要还是用西方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诺奖主题没有跳出经济危机
虽然诺奖并不追随潮流,但也不会一味地抛弃现实经济最关心的问题,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对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影响不小。
卖家商品卖不出去,买家又找不到合适的商品去买,这实际上是市场摩擦问题,并导致市场效率低下,这个状况出现在就业市场将极为恐怖,当前欧美严重的失业问题就是在劳动关系的不平衡中产生的。美国许多高级职位还需引进海外人才,但工厂为代表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关服务行业却成了失业的重灾区。空缺职位招不到合格人才,失业人员都只是掌握已没有市场空间的技能。
获奖学者的搜索成本问题也是导致当前欧美就业市场不振的一大问题。如果政府能够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充分反映劳动市场需求状况,那么失业人群将会剑有所指因地制宜地给自己选择培训或充电,从而达到空缺职位的匹配要求。当然从劳动力市场的根源———教育阶段,就该有这样一个信息充分的平台。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创新性和公平性不足
获奖者的研究项目与当前欧美最热点的失业问题最为贴合,自然会吸引眼球、拉拢选票。而理论成果中的在求职中搜寻成本的说法,我认为当今依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使其压低很多。造成失业的主因无疑是金融危机下经济结构剧变,使许多产业工人失去工作,但别忘了,欧美正在着力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在不久将来要吸收大量劳动力,届时欧美就业状况自然会有所改观。
对于价格对商品供需的变化在劳动力市场失效的观点,此观点不具备创新性。希望东方学者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成果能获得公平的看待。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方烨 吴黎华 闫磊撰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