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网络歌手昙花一现,网络歌曲为何如此沦落?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12-1 11:37:17  来源:中网资讯 

2007-12-01 (中网资讯娱乐)  2000年,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热了起来。不过,这首歌引发的不是网络歌曲的热潮,而是让FLASH风靡一时。或许正是这首歌的火暴,才让更多人认识到了网络传播对音乐的帮助。2004年,几首歌曲先后在网络上火起来,这其中包括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唐磊的《丁香花》,当然还有庞龙的《两只蝴蝶》。

从这个时候开始,“网络歌曲”真正被作为一种概念提了出来。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歌曲的风潮。事实上,早期的网络歌曲之所以通过网络传播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一种无奈。很多网络歌手都是在音乐圈里混迹多年且郁郁不得志的人物。雪村带着他所谓的“音乐评书”的音乐类型曾经走访过多家唱片公司,但是无人赏识。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也是他自己当初并不喜欢的作品,曾经很廉价地卖给别人。而庞龙和《两只蝴蝶》的结合更是一次无奈的巧合。

早期网络歌曲取得了惊人利润,但是这种奇迹已经很难复制。相比传统唱片行业的世界性低迷,网络歌曲的利润依然是让人羡慕的。而且,网络歌曲的入门门槛低,所以加入这个圈子的人就越来越多,这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从2005年开始,不少网络歌曲脱颖而出。《老婆老婆我爱你》、《你到底爱谁》、《月亮之上》、《秋天不回来》、《香水有毒》等歌曲先后成为热门歌曲。很多网络歌手也出现在各大颁奖礼上。

网络歌曲在内容上与传统的流行音乐并无区别,只是由于通过网络传播,所以不需经过唱片公司、经纪人、音乐人、编辑等。它们的成败全由网民的点击率决定,具有反精英化、本土化的特点,代表了平民的审美观,具有源于民间的生命力。但由于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翻唱、改唱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就从而产生了另一产业链:翻唱音乐网。网络歌手大批涌入翻唱网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名机会。事实上大批网络歌手的涌入并未让网络歌曲繁荣。

许多刚出道的网络歌手抱着“只要把歌曲传上去了就能成名”的想法穿行在各类型音乐翻唱网站。这让一些黑心的音乐网站为了抓取歌曲版权跟歌手契约从而漫天撒网。例如分贝网和163888翻唱网,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抓取网络歌手的歌曲版权甚至卖身契,通过蝇头小利来诱惑和欺骗新出道的网络歌手,在骗取歌手的信任和合约后马上露出狰狞的面目,以各种不道德的手段来控制和剥削歌手,当初歌手不慎签定的一纸合约,成为真正的“卖身契”,被欺蒙的网络歌手不仅沦为免费为网络公司打工的苦力,同时也失去了真正成名的机会,更别提那天价的“赎身费”

这些翻唱网站大多并不具备唱片公司条件、资质和渠道。漫天撒网“捕捉”来的网络歌手大多在签完“卖身契”之后被打入“冷宫”。对他们不闻不问,甚至任凭歌手们自生自灭。

当然也有少数网络歌手会“悄然走红”。例如王键的《冰吻》,在签给其网络公司之后仅仅只得到了少之又少的几千块制作费。一首歌曲的彩铃下载费用从移动到SP公司再到中介的翻唱网站,最后能到音乐人手中的收入已所剩无几。看似无限风光实质上却毫无收入可言。

曾被称为内地版周杰伦的VAE再签入分贝网后因没有好的作品给该网站曾一度被雪藏,直到该歌手被香港某唱片公司看中欲将其签为旗下斥巨资打造包装时,该网站站出来了,声称1000万转让歌手契约。这样的天价让所有唱片公司望而却步,而歌手也只能在悲哀中等着合约期满。

在这里奉劝某些翻唱网站应该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在网络音乐这场音乐革命中仅仅只起到媒介的作用。黑着良心漫天撒网的抓网络歌手、套歌曲版权的同时,孰不知葬送了多少歌手的前途,让网络歌曲从兴旺从向灭亡。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郭燕《我的爱回不来》音乐版权官司全面胜诉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