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莱斯汽车也是采用这种策略,使顾客趋之若鹜。一方面,劳斯莱斯的昂贵价格已经让其高高在上,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望车兴叹;另一方面,劳斯莱斯对车主身份有着严格的限制,如果你不符合身份要求,即使出双倍的价钱也得不到车子。而越是这样,顾客越是搅尽脑汁地想尽各种办法来得到这款天价轿车。
由此看来,很多行业其实都可以将顾客定位于“追星族”。如果行业或产品适合,企业不妨换一种角度,让顾客追着你跑。
5.戏弄的对象
戏弄顾客显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不过,这里所说的戏弄,是一种善意的娱乐性方式。比如,通过独特的、具有稀缺性的新闻及事件激发顾客猎奇的兴趣;又或是以一些幽默的手段,让顾客心甘情愿地被你“愚弄”,并为你掏出钱包。
《哈利·波特》的经营者就是其中的高手。首先,他们将作者塑造为贫困潦倒的单亲妈妈,其手稿又是在废弃书稿中找到的,增加了传奇色彩;接着,他们又一反营销规律,不足量供货,造成该书的稀缺,引起市场抢购;最后,他们又劲爆书稿丢失,《哈里·波特》第五部面临夭折危险,引起读者、媒体的极大关注……于是,这本从来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宣传的书,至今依然是全球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哈里·波特》的营销案例告诉我们,今天的很多顾客,都是一群满足了温饱需求之后,即而追求更高精神需求的人们。他们喜欢新奇、刺激,甚至是一些意外。恰当地把顾客当作娱乐与戏弄的对象,他们便会乐颠颠地把商品买回家。
6.魔鬼
依据80/20法则,80%的顾客只能带来一个企业20%的业绩,其余80%的业绩却是由20%的优质顾客带来的。而很多劣质顾客甚至会创造负价值,即所谓的“魔鬼顾客”,我们应该向这些顾客说不。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宁愿得罪那些无理的顾客,也要支持和尊敬一线员工的工作,以换得员工对公司的高度认可和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其总裁赫伯·克勒赫甚至对“魔鬼顾客”宣战:“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
事实上,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之所以这么做,在于其将优势资源投放在价值量更大,更有消费潜力的“白金消费者”身上,而不是在“魔鬼顾客”上大费脑筋。基于此,他们把顾客划分出等级,越高级别的顾客,提供越优质的服务。慢慢地,能产生高价值的顾客越来越多,而低价值或负价值的顾客因为不受到重视而慢慢离去。这样的结果促使了经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效益却明显提高。看来,在当下这个完全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学会说不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同样会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业绩。
看了以上这六点,我们或许可以把顾客当成自己的“女朋友”,自己的“女朋友”不正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又是魔鬼;一会儿你追着她转,一会儿又是粘着你不放;一会儿需要教育教育,一会儿又需要你哄哄吗?总之,企业要跳出固有的思路,发现和发掘你的目标客户的真正身份,其利润也会随着你的发现与重新定义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