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三口利用五·一假期第一次到日本亲子游。一起参加的贝因美家庭和VIP家庭总共20户,整整2辆大巴。有不少家庭是第一次去日本,感触很深。个人是第N次到日本,对日本自认为已有深刻认识,可谓透视,和大家分享些看法,觉得很有意思,强烈建议我写成博客,与更多朋友分享,遂成此文。
深知国人对日本有着十分复杂的情感。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我们一直是他们的老师,中国人老大自居,视其为小日本。不料,我们戊戌变法失败,国力日衰,人家明治维新成功,终于甲午海战老师惨拜,自此引发百年来的恩恩怨怨,迄今争吵不休,恩怨未了。
我关注的重点是日本的国民素养和文化价值取向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我的观点是日本如果是敌人抑或对手,我们更要研究关注。向对手学习也是我的重要习惯。否则如何超越战胜对手?
对于日本国民素养,还记得第一次到访的震撼:偌大的国家几乎找不到一块脏玻璃,而我们如此泱泱大国却很难找到一块干净玻璃,有人可能会提你的干净与脏的标准是什么,得先说清楚。我不想在此扯皮,不信可以自己去看看,比一下。其它方面不多说了。说实在的,走了许多国家,就基本的人文素养而言,日本我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
观察日本人的文化价值取向,我的结论是,日本人的取向一直未变,那就是崇强。中国强大的时候,拜中国为师(京都保留的东西就是中国唐朝的东西,可以佐证)当老师在鸦片战争被击败时,日本人吓坏了,还有怎么厉害的角,马上研究学习,连交通规则都跟英伦一样。而我们呢,从盲目的大国天朝自信,走向失去自信乃至自卑的崇洋,当然还有一部分排斥,夹杂着矛盾的情感,然后是步伐慌乱焦虑的追赶现代化。日本人没变的还有自称大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之一协作精神,以及危机意识。
再比较下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很简单,就是日本人很好地处理好了“破”与“立”的关系,而我们没有。再看五·四运动,出发点是救亡,口号是打倒孔家店,要请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救亡到新中国成立应该算实现了,至少到今天可说实现了(小平同志说:中国不改革开放就会被开除地球籍时,某种意义上还没有实现救亡目标)。那么,中国下一个目标顺理成章应该就是实现伟大复兴。为此,我认为日本经验非常值得研究借鉴,国民素质才是根本,首先国民意识要更开放,更理性,而最关键的就是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特别是不能再犯破而不立的错误,这个错误的性质,打个比方:就像新衣服还没准备好(买来和自制都没关系),就把旧衣服脱掉扔了,赤裸裸地站那儿,身上肌肉体型又不够健美。当然我们更不能再玩皇帝的新衣这类把西!
总之,中华要复兴,国人当自强,多去日本看看,眼见为实,假如是对手,更要重点研究学习!
题外话:只要中国真正强大,日本自然会再跟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