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 页 加为收藏

楼市"假暖"后难保会有一场"倒春寒"

来源:新华网整理 时间:2009-04-07 13:51:47
   【新闻背景】

    在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情况下,发生在中国的房屋成交量大幅上升且价格上涨现象,令世人刮目相看并困惑不已:“这哪里是经济危机,分明是处在牛市阶段嘛?!”有网友评论:“这完全是瞎涨价,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听到楼市回暖的消息就开始涨价,而且是很不理智的涨价”。那么此轮楼市“小阳春”后是否会有“倒春寒”?楼市“回暖”的背后又藏着哪些“不能说的秘密”呢?

 


一些地方政府为啥“迫不及待”救房市?

    
    别拿楼市当爹 须拿百姓当人

    本应是房产泡沫正常调整的好时候,但一些人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其心急如火的样子,真是拿楼市“比亲爹还亲”。各地政府为什么在楼市稍有风吹草动,却并没有伤筋动骨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要救市呢?无非还是利益驱使。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左右,某些特大城市甚至达到了50%左右。房产既然成为各级政府财政的重要支柱,政府的救市也就毫不奇怪了。

    吴定平:基于政绩和利益的考虑,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保障房上往往“精力不济”。最近,市场上关于取消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杂音很多,一些地方政府也明确表示将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合二为一,有的地方甚至宣布暂停兴建经济适用房。然而,他们对于商品房建设的兴致很浓。道理很简单,商品房市场的繁荣能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收益。

    我顶啊顶:从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30条、金融15条等救市名词的出现,到《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政府在政策上不断的积极信号给了不少开发商“扛下去”的信心。虽然此前北京市长已经称不会为高房价托市,但在具体的政策下,这种表态远远不及政策所带给开发商的心理影响,他们拿准了政府的态度。

 

楼市回暖犹如昙花一现?

    忠言:这种阻止挤掉房产泡沫的救市行为,是违背市场规律的短视,不仅难于真正启动房产市场,而且对房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都是有害无益的,甚至会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埋下更大的隐患。企图维持“有价无市”的高房价,既不能造福于民,更不能真正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

    李一戈:我承认,确实有股强大的需求在楼市里涌动,除了一部分刚性需求,还有就是所谓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但是,春季这一波购房需求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那些胆敢涨价的地产商们,将会像退潮后晾在沙滩上的鱼一样难看。扑腾两下,看能否爬回大海里吧。

    商灏:显而易见,房价持续下跌或会造成断供现象;不再建造新的楼盘,或会大面积地影响到相关行业,例如钢铁、水泥、型材等等,继而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在这样的时刻,政府不愿轻易冒险,应当是情有可原的。但已有舆论开始呼吁在这样的时刻,政府或应当机立断,直接出资来帮助民众购买住房,而不应允许购买者首付20%或者更低的比例,同时更不允许零首付,以防止中国未来的次级债危机发生。

 

谨防楼市“假暖”后的“倒春寒”

    哈尼泡芙:开发商不应快速提价,聪明的办法是趁机快速销售,大量出货,回笼资金。楼市成交刚刚回升,开发商提价只会阻碍自己的销售,一旦价格上涨,交易很快就会冷清。

    朱大鸣:现在楼市成交量回暖的持续性难以得到保障,希望市场的各个博弈方都要让步,合则共赢,斗则俱伤。现在最该做的事情是,开发商要理解政府的苦衷,降价促销,政府也该出台更优惠的政策让更多的购房者有机会购房。购房者也要明白,只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结束、需要房子的人数不锐减,中国楼市依然是坚挺的。

    谭浩俊:解决房价问题必须落实政府的责任。房价降不下来,绝大多数中低收入阶层买不起房,要想解决房价问题、振兴房地产市场,除非像前些年一样搞“泡沫房地产”,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要想真正把房价降下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关键是落实政府的责任。

    时寒冰:弄虚作假的“小阳春”之后难保会有“倒春寒”。高房价下的房地产业是畸形的,只有当房价与民众的购买力相适应,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否则,一切都将终止于泡沫破灭之时。

“楼市回暖”为何难解人忧

    近期,关于楼市成交量上升、市场“回暖”消息,充斥各种媒体显要位置。

    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终于迎来一片繁荣复苏景象,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然而,从新闻背后网友的留言跟帖来看,不满、质疑的声音却较多。

    网友的担心,来自哪里?表面看源于他们对此轮房价降幅预期的落空,以及过高房价与自身收入不协调所引发的焦虑和不安。不过,从深层次因素看,却源于人们对房地产市场道德、秩序、制度的忧虑和担心。

    房地产商道德素养的缺失

    近些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但饱受的批评和质疑也最多,尤其是个别房地产商较为露骨的言论观点,如“房地产行业就该暴利”、“房价还要上涨二十年”等,更将房地产行业整体推至社会道德的审判台,使得房地产商集体形象沦陷。

    人们对房地产商的批判和质疑,或许有情绪化、非理性因素,但房地产商不顾民众感受、忘却企业职责,却是事实。福布斯等富豪排行榜上屡屡风光无限,社会慈善排行榜上却一再缺席;市场火热时,捂盘惜售、囤房炒房,推高房价;市场低迷时,抱团取暖、学做“猪坚强”;当前,楼市刚一回暖,就有开发商又迫不及待提价、涨价,开发商如此趋利,怎不令人担心?

 

    房地产市场秩序的不够规范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否则,会阻碍市场的良性发展。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如此。2007年,中国楼市一片火爆,投资者、消费者热情高涨,结果市场投资炒作盛行、消费者跟风追涨成瘾、房价节节升高,整个市场充斥着一片喧嚣与浮躁。结果,一阵寒潮袭来,高潮退出裸泳者遍及沙滩。

    纵观此轮楼市的大起大落,外部因素是一方面,但内部秩序混乱无序、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却是关键。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好转,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刚性需求终将释放,中国楼市又会引来繁荣复苏之日,但重启之后,房价又将怎样?是否重复以往疯狂的历史?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楼市成交量回暖的背后,其实不乏开发商暗中炒作造市的“黑手”。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楼市秩序依旧不够规范有序之时,楼市的“回暖”自然令消费者担心、不安。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思路的延续     

    如何发展房地产市场,中央的思路非常明确,那就是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建立低、中、高三级市场体系,最终实现百姓“住有所居”的理想目标。

    然而,基于政绩和利益的考虑,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保障房上往往“精力不济”。最近,市场上关于取消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杂音很多,一些地方政府也明确表示将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合二为一,有的地方甚至宣布暂停兴建经济适用房。然而,他们对于商品房建设的兴致很浓。道理很简单,商品房市场的繁荣能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收益。

    在土地财政思路未变,保障房建设又不力,在这种情形下,房地产市场回暖,房价必然又难改上升趋势,普通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如何解决,不能不引起关注。

    楼市果真“回暖”,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但网友的担心也应引起重视。如何消除网友的安心,促使房地产商放弃“暴利思维”、重建社会道德形象固然重要,但地方政府加强市场监管、走出土地财政思路,切实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这样,经历一番寒潮洗礼的中国的楼市才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救市”效果有待观察

    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的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信心,各地商品房成交量有所回升。但政策调整并没有终结市场观望。地方政府近来频频出台新政策意在推动楼市成交量进一步回升,而效果有待观察。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策调整效应具有正反双面性,反面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微观层面,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基于对未来政策的预期和对未来楼市变化的侥幸心态,使得当前楼市回暖的行情仍然只属于少数率先降价的房地产企业,而部分消费者却依旧选择观望,这种观望不仅是对房价的观望,更是对政策的观望。”

    一些开发商告诉半月谈记者,眼下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实并不那么缺钱,开发商缺的还是信心。房地产界知名人士潘石屹说,最近关于存量房贷七折优惠的政策,某些银行出尔反尔、不断变卦。摇摆不定的态度恰恰暴露出一些部门在经济形势判断上存有分歧,所发出的混乱信号令人担忧。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各地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更多地应该运用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市场一出现问题,政府就习惯性地运用行政之手加以控制,这种方式看起来简单也容易见效,但也容易造成很多后遗症,政策成本非常高,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楼市脱困关键点仍是价格

    要让楼市摆脱持续低迷的困境,实实在在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政策刺激和扶持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必须深入反思造成今日楼市低迷现状的内在原因,那就是,相对于多数城市家庭收入而言,当前的高房价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不景气与国际金融危机关系不大,房地产市场在近几年出现的波动调整也是正常现象。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应慎用行政之手拉抬楼市,各地楼市摆脱低迷困境的关键仍在房价自身。

    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认为,要想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上来,首要问题还是要房价再降一定的幅度,要开发商让利。虽然许多城市的房价现在开始降了,但多数降价只是开发商下调了局部区域的楼盘价格,促进了局部区域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这种房地产产品结构上的价格下降,显然不是整体楼市的降价,因此从根本上说,许多城市房价仍未真正降下来。

 

    事实上,一些开发商已经从率先降价促销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厦门永同昌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爱钦告诉记者,2008年底,该企业在厦门岛内开发的几个楼盘项目率先从每平方米15000元的高位价格降到万元以下促销,短短两个月内就售出500多套新房,回笼资金达10亿元。“目前,虽然房地产行业整体不景气,但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建材价格大幅度降低,房地产开发的建安成本随之也降低,新建楼盘项目低价抛售的机会正在增多。”陈爱钦认为。

    “今年,政府应着重引导开发商继续降价,吸引更多被压抑的刚性需求及改善性需求入市。确保楼市可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建立成熟理性的房价定价机制。”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说。

    王阿忠建议,首先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对房价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作为市场定价的指导依据,加强房价定价监督和管理;其次,未来开发商在楼盘定价上必须要给后市留有余地,绝不能以追求暴利为目标;第三,开发商必须不断创新住房产品,在价格和产品结构间达成一个平衡,以业态的多元化换取利润持续增长的空间。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评论共有 1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guest 来自(IP:166.111.65.*) 发表于:09-04-12 10:09:39
团结起来,降下来再买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