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垂志,赛立信竞争情报事业部
今年8月末,中国联通与著名的智能手机苹果iPhone正式签署三年入华协议,市场顿时一片哗然,消息提前透露,正式发布前一天联通A股在午后暴涨5%。10月末,iPhone手机如约而至,中国联通为其举行隆重的首销仪式。限售999台,最低价4999元,当红明星代言,联通总经理亲自为第一个用户颁发证书,31个省会城市接连举行首销仪式……一直受中国移动“欺凌”的联通仿佛一夜间找到了复仇的利器,迸发出难以抑制的亢奋。
一个手机凭什么让公众,甚至让掌握着垄断资源的运营商如此亢奋?
市场行情:手机与运营商的捆绑
买手机再充话费?这样陈旧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现在的市场玩法是:买话费送手机。
电信运营商通过为用户提供一定的终端补贴,来降低通信服务的进入门槛,从而最大限度争取潜在用户。随着终端厂商竞争的加剧以及移动普及率的提高,无论是对终端厂商还是对电信运营商,手机营销“均”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价值。
对终端厂商而言,手机定制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将销售压力转移到运营商,自己可以专注于手机研发与创新等核心业务;而运营商虽然在表面上承担了手机的销售风险,但是凭借其所掌握的用户数据和详细资料,完全可以通过精确的用户行为分析和市场预测将潜在风险化解为高利润。
手机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深度,远远不是作为一个通话工具能描述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终端对手机厂商和运营商的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手机终端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终端种类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目标市场更加细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不仅仅能满足消费者基本的通话需求,更已成为集商务、生活、娱乐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身的互联网终端。
正是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巨大潜在价值,苹果、Google、微软等企业纷纷进入到互联网手机终端的生产和研发领域,并企图凭借其核心竞争优势向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渗透,并最终改变手机终端制造行业的盈利模式。
对苹果们而言,手机营销不仅意味着新的市场机会,而且还是一种产业链延伸与扩张的有效手段。
运营商们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因为在电信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用户数量逐渐饱和,传统业务的增长日益放缓。手机营销的出现,无疑为运营商争夺和保留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运营商不仅可以通过终端定制来满足细分市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可以通过终端使用情况的跟踪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为客户价值挖掘和精耕细作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