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当地在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上实行多元投入。四年来,共争取省级“以奖代投”专项资金1.2亿元,市县级投入2亿多元,村集体筹资、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社会各方面投入都大幅度增长。
省市县专项投入形成放大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55亿多元,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投入机制。
当地还组织社会各界开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帮建活动。四年来,绥化市共有630多个省市县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与试点村结成对子,实行定点帮建。据不完全统计,共落实帮建项目930多个,落实帮建资金1.9亿多元。其中,绥棱县诺敏河村在省财政厅帮建支持下,完成了村屯道路、安全饮水、草绳加工厂、休闲广场等16个建设项目,使这个村从一个普通的小村子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全省“十佳魅力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新农村建设使当地的农村基础设施也明显改善,村容镇貌大为改观。四年来,修通乡通村公路13000多公里,新增吃自来水村屯928个,新建沼气池2万多口,建设大中型清洁能源工程3处,改造泥草房10万多户,硬化村屯街路1673公里,硬化街路排水边沟917公里。各地通过坚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建设休闲广场294处,安装路灯4800多盏,完成四旁植树277万棵,栽花690万株,新建垃圾箱4415个,清运垃圾25万吨,改厕2.6万个……
此外,当地农村的社会事业也实现了全面进步,城乡统筹使农民们也可以享受到城里人的福利待遇。其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建成20个县级配送中心、160个乡级超市、1530个村级便民连锁店。农村中小学校全部消灭了D级危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8%。建县级农村中心敬老院21处,入住人员占集中供养总数的35%。改建和新建“六位一体”村组织活动场所782个,改造新建乡村卫生院所325处,新建标准化乡镇文化站36个。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电话信息网络、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全覆盖。
新农村建设还促进了绥化市现代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粮食产量连续4年上台阶,达到223.9亿斤,继续保持全省1/4比重。产业化龙头组织发展到484家,绿色食品种植1500万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910个,旱灌和坐水点灌能力分别达到450万亩和1000万亩,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到242个,人工造林41.8万亩,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特色养殖,畜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60亿元和80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亿元。2009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4371元,增幅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