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大城市无法承载肉身,小城市无法容纳灵魂”一句话扎了不少人的心,因为它切切实实的反映了当下大批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后生活的现状。可即便是这样,不少年轻人还是前赴后继的选择去大城市发展,年轻人“外逃”主要是因为县城提供不了足够多的收入可观且稳定的工作岗位。好岗位无外乎两类,一类是体制内的工作,一类是好的民营企业。当下我国大部分县域里都极度缺乏好的民营企业,那么造成县域民营经济举步维艰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下面这个真实的事例,大家应该会了解到背后深层的根源。
孙华心,山东莱芜人,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他愿为本文反映内容的真实性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1975年孙华心投资500元创办了第一家铁矿,到1985年又陆续创办了七家企业。1985年5月在七家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莱芜市兴华实业总公司,1993年12月在莱芜市兴华实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大兴华实业集团总公司,下属20多家企业。1994年成立山东大兴华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兴华集团),并由孙华心担任法人代表至今。
1995年大兴华集团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家乡镇企业集团之一,并列为山东省政府重点扶持、计划单列十二家企业之一,莱芜市出口创汇和纳税大户。据孙华心反映,他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无尚的荣誉: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第一批优秀农民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并任全国乡镇企业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他还作为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亲自参与制定了《乡镇企业法》的工作。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在1998年戛然而止。1998年3月在孙华心心脏病复发做手术和无辜被审查之际,在他本人和董事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莱城区政府派出公务员区计委主任王世庆、区经贸委副主任苗学伦分别担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职位,非法接管了大兴华集团,剥夺了孙华心董事长的合法权益,将其扫地出门。王世庆等人接管大兴华公司后,董事会名存实亡,他们对大兴华所有企业进行拆散,把二级企业非法改成了一级法人;将总公司的办公楼、招待所、轿车等上千万元的资产以几十万元的低价卖给了个体户;对大兴华所属企业进行了非法改制、肢解和瓜分,数亿资产流失,致使1万两千多名工人下岗失业,给很多家庭造成贫困户。因为经营混乱,24家非法改制的企业如今全部倒闭破产。
孙华心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走上了长达多年的申诉和抗争之路。他曾先后向山东省政府、农业部等部门写信反映自己的遭遇。
2003年7月30日,农业部乡镇企业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关于商请依法切实维护山东大兴华实业集团总公司合法权益的函》中明确认定:大兴华公司的投资者和创办者一直是孙华心等个人,当地政府没有进行过任何投资,企业不具备集体企业的特征。当地政府派驻人员接管、肢解集团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已违反《乡镇企业法》和《公司法》,敦促莱芜市政府、莱城区政府尽快依法予以纠正。
2004年4月15日时任山东省长做出批示,同意省中小企业办提出的三条建议: 一、孙华心同志为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企业改制中应适当考虑给予一定比例的股份;二、山东大兴华企业的合并分立是一种企业行为,不能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解散董事会,或任免企业负责人,不能派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到企业任职,应予以纠正;三、企业改制应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定,政府不能行政干预。
时任山东省政府领导自2003年至2006年曾做过多次批示,并先后派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和省经贸委领导调查协调处理。山东省政府督查处、省中小企业办公室也多次下文要求莱芜市政府按照批示尽快协调解决。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华工商时报的记者调查、内参也陆续关注报道了此事。但是,莱城区三任领导对此置若罔闻,主要领导互相“踢皮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十八大以来,中央曾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大兴华公司作为从0到1的、从本地县域成长起来的企业竟然落到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孙华心作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自主创业的老一辈乡镇企业家始终秉承着回馈社会、为国为民的情怀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调查真相、评判是非曲直,保护乡镇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来源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5QPXhPJw4e-JI11kZkzjV1w0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0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