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电视节目不可能原生态展现出来。做一些桥段设计是应该的,但这些东西都应基于真实,‘真人秀’离开真实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同时,曹可凡也谈到了一些综艺节目多引自国外模式的问题,并用“可悲”形容“买版权”此事:“所有的真人秀节目几乎都是买的或山寨的。中国这么多的电视从业者,都去干嘛了?为什么别人想得出,我们却想不出?永远都是拷贝别人。我身为电视人,也应该引起思考,相信这个情况慢慢也会转变。”
“就是四个字:急功近利。不愿意沉下心来花时间研究,有好的节目模式先拿过来再说。”曹可凡颇显无奈的表示,这倒不见得有什么危害,“只是让我觉得我们的从业者挺没志气。”
谈主持:自认“不成功” 称赞白岩松为“标杆”
虽然成功主持多档节目、收获众多粉丝,但曹可凡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人。他一直把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当作自己行业上的标杆:“做主持人,白岩松是成功的。他有一个透明天花板理论:到某一个高度会有透明的天花板阻挡前进,可以看到后面,但无法达到。我常说,我连这个天花板还没看到。”曹可凡还向记者吐露了一个小秘密:“当年我做《可凡倾听》的时候,并不太会做人物访谈,不知道如何提问,不知道如何联系这些人,手头也没有资源,只好打电话给岩松,说‘我真的不懂’。”
2004年,曹可凡第一次来到北京录节目,在下榻的酒店见到白岩松。曹可凡回忆道,白岩松当时便跟他讲了自己当初做《东方之子》时的路径样板,并给出一长串的联络人花名册:“虽然岩松年龄还小我几岁,每年顶多见个一两次,但同行间惺惺相惜,他给了我很大帮助。”泡在电视行业近三十年,曹可凡也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节目做得好,甚至很少去看,连家里人看那些节目的时候都会赶紧溜走。曹可凡跟记者说,那是因为老觉着自己的栏目“不忍卒看”,“每次看都难受能挑出一大堆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