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娱乐生活>文化杂谈>

艺术问政:两会美术界的声音(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2015-03-08 17:52:36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新型城镇化应留住传统文化根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重开发建设,轻文化传承’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新建、改建小区或村庄的空间形态方面尤为明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提交了《关于新型城镇化应留住传统文化根的建议》。

  据言恭达归纳,“重开发建设,轻文化传承”主要表现为:西化严重,割断历史;千村一面,特点消失;改造不当,破坏文化;缺乏内涵,难以传承。“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为进城农民建好了小区,结果却是造了个欧式的城。以为农民住进别墅或高楼就是现代化,导致有的地方农民认为欧式就是现代化,中国的文化被忽视。一些地方新建小区起洋名的不少,但原有的能反映当地历史的地名则随着城镇化进程而消失。”

  言恭达认为,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应是当地的“根”和“魂”,如果这个根在我们手中断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础。他建议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七个重视,即:重视规划中的文化含量;重视对具体小区和建筑设计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指导;重视地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重视对宗祠的创新利用;重视传统文化在生态系统的设计作用;重视对乡村濒危景观的信息化推进;重视园林景观的营造创新。

  在《关于加强对江南水乡视觉污染综合治理的建议》中,言恭达以艺术家的敏感对江南水乡的视觉污染提出批评。“江南水乡古村古镇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受到游客的青睐,也是旅游的热点。但是在对江南水乡古村古镇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古镇视觉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的视觉污染、建筑风貌的视觉污染、公共设施的视觉污染、广告牌的视觉污染。他提议,在江南水乡古村古镇的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中都应引起重视。

  传统节日未得到足够重视

  “传统文化”是全国政协委员、画家何水法提案的关键词。他的5项提案涉及艺术、民俗、地域文化等多个角度,指向都是继承和弘扬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水法建议从国家层面恢复“花朝节”作为春天的传统节日。他认为,当下我国传统节日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洋节日”却受到国内民众的追捧。在这样的背景下,恢复举办中国传统“花朝节”意义更深。

  此外,他认为推行传统书画艺术教育,能够调动民众对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探索兴趣。所以他倡议在中小学与高校传统书画教育之外,设立高端传统书画终身教育机构,完善传统书画终身教育机制,推广名师讲学的教育方式,使其真正满足民众和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还体现在饮食文化上。中华美食不仅品味独特,并且几乎每种小吃和菜式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故事。一种小吃、一道菜式,可以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留住一道传统名菜的味道,就是留住了对一个城市最深刻的记忆。他建议政府应该树立保护传统地方菜式的意识,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对传统地方菜式进行保护。

  对于优秀中华走出去的问题,何水法认为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进外域文化的主流层面中去。“优秀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我们一定要将中国当代一流的、富含神韵和精神的作品拿出去。”

  建议设计“中华服”作为国服

  “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越南有奥黛,印度有纱丽……当这些服装以其浓郁的民族风韵或醒目的国家特点展示一个国家的魅力时,自古即有‘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国,时至今日竟无自己的国服,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今年准备的5个提案,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其中一个是建议设计“中华服”作为国服的提案。

  国服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性的服饰,也是一个国家多年发展历程中文化、艺术积淀浓缩的产物。国服和国旗、国歌、国徽都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号召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代表。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礼仪制度发达,各种礼仪规定通过发达的服装文化得以集中体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传统礼仪断裂了,随之断裂的还有我们的服饰文化。服饰是民族的符号和标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弘扬本民族礼仪文化的努力必然大打折扣。”

  李延声说,中山装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的“国服”。“孙中山先生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设计的中山装主要着眼于政治考虑,略显简陋,还不能完全展示中华民族独有东方美学神韵,因而也就不能承担新时期国服的重任。”

  2001年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中式唐装”集体亮相。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新中装”使人们眼前一亮。有鉴于此,李延声提出设计“中华服”作为国服的提案,建议在历代服饰基础上,汲取各少数民族服装和中山装的长处,创造出多民族共享的国服。借鉴APEC会议服饰设计以及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做法,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设计出能真正体现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国服。

  关注遗产 聚焦生态

  地域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今年我把目光放在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徐利明说。他对此有如下建议:一、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公众参与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公开制度,明确规划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的信息公开职责。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效果。可以通过媒体、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的居民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需要在中小学校都开设世界文化遗产及地方文化保护的课程。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文化遗产保护地的居民。对古建筑及街巷的保护,要落实在改善老城居民生活质量上。四、积极鼓励引导NGO和多种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除了民间组织,还可充分引导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力量参与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在综合考虑现存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和原住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制定该地域文化遗产保护战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