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的行为能被接受吗?
《北京晚报》近期曾披露过一项调查,在北京、上海等消费先导城市中,对于“不想结婚但想生一个孩子”这种超前想法,有6?7%的人表示赞成。我们一方面可以说女性有了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生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想说我们的社会为此准备好了吗?这些有超前想法的人有没有考虑到她们的这种选择,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
请看看这些意见:“我想,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它说明人们对性有多元化的选择权,或许这不符合传统的观念,但只要是有尊严的,对孩子是负责任的,我不认为这个想法有什么错。事实上,现在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并非尽善尽美,人间的悲剧也见得不少了,不要干预别人的私生活,不要充当道德的审判者,多给一点选择的权利,我们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和谐,更宽容。”
“有为孩子的将来想过吗?他如何向别人解释他的父亲呢?诸位如何看这个孩子?孩子要面对的是什么,我们永远想不到、也不会经历,我们高喊口号,受苦的是孩子和家庭。”
“我感觉这样做,她很自私,她喜欢孩子,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孩子是没有选择的),可是有没有想过孩子会幸福吗?可能她认为自己可以在母爱和物质上能多给孩子一些,可这些并不能掩盖单亲家庭对孩子精神上的伤害。”
“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没有父亲和没有母亲是同样不幸的,一个决定,要让他付出一生。一时的‘魄力’,是一生的负累,你能给孩子爱,但永远不够。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