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易峰 陈伟霆
起初采访相关演员时,演员对自己被CP了的事一脸茫然不解,需要主持人提点方才懵懂知晓,角色之外更添萌萌的可爱。时至今日,演员们已经纷纷开窍,戏里戏外都知道通过这点来营销自己,少了羞涩多了热闹,也在不经意间把CP配对推向更高的热度。同时,CP也突破原来的词意界定,进入更广泛的范畴。除了上面说到的影视角色CP,一对著名节目主持搭档,比如蔡康永和小S,一对人气明星夫妻,比如刘恺威和杨幂,乃至一对综艺伙伴,比如《我们相爱吧》中的三对男女嘉宾,只要是大众喜爱的,都可以被配成CP。观众在认可这对组合的时候,除了对单一主体的喜爱,更多了对他们彼此间互动关系的喜爱。在粉丝文化上,可以视作抵达了一个更高的层级。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综艺真人CP与影视角色CP的不同。前者的主体,是演员或者明星本身,不管在综艺节目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组合模式都在以“真人秀”的形式努力实现1+1>2的价值提升,从营销角度看有互相捆绑的效用。而影视CP则不同,它的主体在于演员演绎的剧情角色,本身就是存在于艺术作品里的虚构人物,这样的背景反而更单纯,能简单地吸引观众们沉醉其中,因而衍生出多种大众娱乐话题与追捧形态,影响面也更宽泛自由。
电影《年少轻狂》里有一句话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世界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规则,也会愈来愈束缚我们的自由。然而无论何种艺术形式,都不应该被限定,就仿佛生活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进入诙谐幽默的阶段,任何变化都可以被一笑置之云淡风轻。CP这个词,在最初不经意的简单源起发展到现在,早已不复狭隘的概念,也不必再带着特殊的贬褒区分去看待。从无心插柳柳成荫,到不少影视作品有意识地来创造CP,可以理解为拥趸热度题材,也可以理解对新的演绎呈现的践行。市场能够影响作品,作品反过来引领市场。CP大行其道,已进入官方发糖的阶段,其后期发酵效应自然更加显著。然而不论如何,CP仅仅只是娱乐潮流的一种表现形式,水准上乘依然是艺术创作的主核。看《琅琊榜》精良制作引发的关注度和舆论热议,便可知热闹之后大浪淘沙留下的还是好作品,对于观众来说,有好故事可以看,有好角色可以喜欢,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