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下蔡美儿本人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哈佛法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在《虎妈战歌》之前出版过专业著作,在其专业领域内小有成就——也就是说,在成为“虎妈”之前,蔡美儿已经是一位“虎女”。蔡美儿总结自己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不给孩子不努力的机会”,而她做给孩子看的,是“你看,妈妈自己也一直在努力”的榜样。
先成为一个“虎女”,这是蔡美儿成为“虎妈”的基本门槛。当然,所谓“虎女”,并不意味着必须得有多高的学历——博士父母也可能教不好孩子,多强的工作能力——精英父母未必培养出精英二代,或者多少财力——王思聪的例子大家都懂。而是说,身为父母,首先得安置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精神,继而才可能拥有指导、欣赏、鼓励子女以及与子女共同成长的能力。
事实上,受片面宣传等的影响,很多中国家长忽略掉了这方面的内容,只是学到蔡美儿在家庭教育中强势、严苛的一面——而这恰恰是蔡美儿本人在二女儿成长过程中遭到重挫、认识到需要反思的地方。
简单做一个“虎妈”(或者“虎爸”)、拿着鸡毛掸子在孩子身后吆喝是容易的,但如果没有虎女的功力,在中国式的教育大背景和家庭小背景之下,“虎妈”很可能只能是“虎头蛇尾”,像《虎妈猫爸》中那样的大欢喜结局,基本只能存在于戏剧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