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体育世界>

申雪、赵宏博获得金牌——花样滑冰项目的榜样

来源: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10-02-16 22:36:44

今天是2009216日,农历的虎年初三;今天是中国几代花样滑冰人梦圆的一天;今天也注定会在我的奥运情结中留下强有力的一笔——中国的申雪、赵宏博在加拿大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填补了其职业生涯的唯一空缺,夺得了一枚宝贵的奥运会金牌。

我第一次知道申雪、赵宏博是在1996年的哈尔滨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那一次他们携手夺得了双人滑的第一名,后来才知道,那是他们第一个亚洲冠军。随后的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和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以及其间的一系列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总决赛等等,既便因考试或其它原因不能看到直播,我都会关注他们的成绩,想来,至今也有14个年头。这14年,我从一个初中生成长成一个参加工作三年的成人,而这14年,申雪、赵宏博从亚洲冠军到世界冠军再到奥运会冠军。因此,他们今天的圆梦,不但是圆了他们的奥运金牌梦,圆了几代中国花样滑冰人的奥运金牌梦,同时,也圆了与我一样的关注他们的普通观众一个奥运金牌梦。

他们的梦圆的确来之不易:

首先,花样滑冰原本是欧美人的天下,从1924年冬奥会中设置花样滑冰项目起,欧美人席卷绝大部分金牌,更是席卷全部的双人滑金牌。在这样一个打分项目上,艺术表现力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亚洲人性格的内敛使得亚洲选手在艺术表现上始终得不到裁判的认可。欧美裁判从骨子里就认定了,亚洲选手根本不是这里的事。但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大赛中的上佳表现一点点地扭转了植根于裁判脑中的偏见。

其次,申雪、赵宏博参加奥运的经历太过曲折。1998年,他俩初出茅庐在长野冬奥会上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他们与第一名的差距是在艺术表现力上。2002年,已成为世界大赛三甲常客的申雪、赵宏博决定冲击一下奥运金牌,虽然他们在决赛中祭出了震惊世界的抛四周跳,但由于四周跳的失败和实力上的差距使他们还是与金牌失之交臂,获得了铜牌。2006年,本是申雪、赵宏博运动生涯的巅峰,在这之前,申雪、赵宏博已连续两届获得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剑指都灵冬奥会双人滑金牌,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训练中,赵宏博的右脚跟腱断裂,虽然通过积极地治疗和恢复最终奇迹般地站到了奥运会的赛场上,但受伤后的竞技状态已不能保证他们夺得最后的金牌,他们再次与金牌擦肩而过。此后,他们虽然暂时退出的赛场,不过,奥运金牌始终是他们割舍不去的愿望。2009年,他们复出了,所有关注他们的人都知道,选择这时候复出意味着什么、目的是什么。最终,他们克服了所有困难,以几近完美的表现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那枚冬奥会的金牌。

申雪、赵宏博的成功完美地验证了中国哲学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阳光总在风雨过后”、“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思想。正是他们的努力,通过多个第五、第四、第三和第二,积淀出今天奥运会金牌的巨大成功。

毋庸置疑,中国人把奥运会看得很重。有人认为,中国的运动员辛苦一辈子就为了一枚奥运会金牌,付出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值吗?我的回答是:值!

人活着为了什么?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外,最重要的是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人的价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方法不同,实现的平台也不尽相同。每个人也希望通过自我价值的现实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申雪、赵宏博正是把冬奥会作为他们现实自身价值的平台,通过刻苦的训练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练和其他人的帮助下,最终实现了这一价值。他们的这枚金牌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褒奖,更是推动我国花样滑冰项目发展的极大力量。他们的这枚冬奥会金牌就是千千万万喜爱冰雪项目、喜爱花样滑冰的小朋友的目标,而申雪、赵宏博就是小朋友的榜样,这一目标曾经是那么模糊,而如今这一目标是那么的真实。这就是他俩这枚冬奥会金牌的价值所在。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体育巨星的推动,因为巨星就是目标,巨星就是榜样,巨星的成功也许就是小朋友明天的成就。比如篮球巨星姚明、田径巨星刘翔、台球巨星丁俊晖、短道速滑的大杨扬,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者:  责任编辑:刘辉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